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5页 |
1.1 植物多倍体 | 第15-16页 |
1.2 基因组进化 | 第16-17页 |
1.3 小麦族含有St基因组的物种 | 第17-21页 |
1.4 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| 第21-24页 |
1.4.1 叶绿体和线粒体序列 | 第22-23页 |
1.4.2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 | 第23页 |
1.4.3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 | 第23-24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4页 |
1.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基于叶绿体rbcL基因揭示小麦族含St基因组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| 第25-41页 |
2.1 前言 | 第25-26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32页 |
2.2.1 供试材料 | 第26-28页 |
2.2.2 材料总DNA提取及纯化 | 第28-29页 |
2.2.3 PCR扩增 | 第29页 |
2.2.4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| 第29-30页 |
2.2.5 目的片段的克隆 | 第30-31页 |
2.2.6 基因序列的测定 | 第31页 |
2.2.7 序列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2.8 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2页 |
2.2.9 网状支系分析 | 第32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8页 |
2.3.1 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2-34页 |
2.3.2 网状支系分析 | 第34-37页 |
2.3.3 核酸多态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4 讨论 | 第38-41页 |
2.4.1 含有St基因组四倍体,六倍体物种的母本供体 | 第38-39页 |
2.4.2 含St基因组四倍体,六倍体物种及相关二倍体的系统关系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利用叶绿体matK基因探讨小麦族含St基因组物种的母本来源 | 第41-51页 |
3.1 前言 | 第41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6页 |
3.2.1 供试材料 | 第41页 |
3.2.2 PCR克隆和测序 | 第41-45页 |
3.2.3 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 | 第45页 |
3.2.4 网状支系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3 结果 | 第46-50页 |
3.3.1 序列分析 | 第46页 |
3.3.2 系统发育分析 | 第46-49页 |
3.3.3 网状支系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4 讨论 | 第50-51页 |
3.4.1 拟鹅观草属物种参与含有St基因组多倍体物种的杂交多倍化事件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小麦族含St基因组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的trnH-psbA序列变异与分化研究 | 第51-62页 |
4.1 前言 | 第51-52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6页 |
4.2.1 供试材料 | 第52-55页 |
4.2.2 PCR克隆和测序 | 第55-56页 |
4.2.3 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 | 第56页 |
4.2.4 网状支系分析 | 第56页 |
4.3 结果 | 第56-58页 |
4.3.1 序列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.2 系统发育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3.3 网状支系分析 | 第58页 |
4.4 讨论 | 第58-62页 |
4.4.1 含有St基因组物种的地理分化 | 第58-60页 |
4.4.2 trnH-psbA位点在含有St基因组物种中的进化式样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基于线粒体CoxⅡ内含子序列探讨含St基因组的小麦族六倍体、八倍体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| 第62-69页 |
5.1 前言 | 第62页 |
5.2 材料与方法 | 第62-65页 |
5.2.1 供试材料 | 第62-64页 |
5.2.2 PCR克隆和测序 | 第64-65页 |
5.2.3 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 | 第65页 |
5.3 结果 | 第65-66页 |
5.3.1 序列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3.2 系统发育分析 | 第66页 |
5.4 讨论 | 第66-69页 |
5.4.1 小麦族含有St基因组六倍体、八倍体物种的母本来源 | 第66-68页 |
5.4.2 小麦族含有St基因组二倍体拟鹅观草属物种的分化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利用nrDNA ITS序列探讨小麦族含St基因组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 | 第69-81页 |
6.1 前言 | 第69-70页 |
6.2 材料与方法 | 第70-74页 |
6.2.1 供试材料 | 第70-72页 |
6.2.2 PCR克隆和测序 | 第72-73页 |
6.2.3 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 | 第73页 |
6.2.4 网状支系分析 | 第73-74页 |
6.3 结果 | 第74-75页 |
6.3.1 序列分析结果 | 第74页 |
6.3.2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| 第74-75页 |
6.3.3 网状支系分析 | 第75页 |
6.4 讨论 | 第75-81页 |
6.4.1 nrITS在含有St基因组的二倍体,四倍体和六倍体物种的进化式样 | 第75-78页 |
6.4.2 Elymus s.1.物种中多倍体的潜在起源 | 第78-79页 |
6.4.3 曲穗草属(Campeiostachys)物种的系统地位 | 第79-81页 |
第七章 基于CHS基因的小麦族含St基因组物种系统发育重建及地理分化研究 | 第81-92页 |
7.1 前言 | 第81-82页 |
7.2 材料与方法 | 第82-86页 |
7.2.1 供试材料 | 第82-85页 |
7.2.2 PCR克隆和测序 | 第85-86页 |
7.2.3 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 | 第86页 |
7.3 结果 | 第86-88页 |
7.3.1 序列分析结果 | 第86-87页 |
7.3.2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| 第87-88页 |
7.4 讨论 | 第88-92页 |
7.4.1 CHS基因序列在含有St基因组的二倍体和多倍体物种中的分化 | 第88-90页 |
7.4.2 小麦族含St基因组多倍体物种的系统关系 | 第90-91页 |
7.4.3 小麦族Y基因组来源 | 第91-92页 |
结语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6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