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稻米脂类对品质的影响及脂类代谢对高温弱光的响应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-28页
    1 稻米脂肪研究进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稻米脂肪含量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稻米脂肪对温光逆境的响应第16-17页
    2 稻米脂肪酸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稻米脂肪酸含量及其与品质关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稻米脂肪酸对温光逆境的响应第18-19页
    3 脂类合成相关酶研究进展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水稻脂类合成途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乙酰辅酶A羧化酶研究进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研究进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 3-磷酸甘油脱氢酶研究进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5 磷脂酸磷酸酯酶研究进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6 脂类合成过程中能量代谢第24-25页
    4 存在的问题第25-26页
    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 6 技术路线第27-28页
第二章 超声波法高效提取水稻籽粒脂肪方法构建第28-42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与化学试剂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试验设计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数据统计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提取试剂对水稻脂肪超声波提取率的影响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提取功率对水稻脂肪超声波提取率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提取温度对水稻脂肪超声波提取率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提取时间对水稻脂肪超声波提取率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率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6 模型验证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7 脂肪酸组分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3 结论与讨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不同提取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结论第41-42页
第三章 脂类含量对稻米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第42-61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供试材料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设计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1.4 试验方法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7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水稻品种淀粉脂和非淀粉脂及脂肪酸含量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水稻品种外观品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水稻品种RVA谱特征值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水稻品种感官评价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5 淀粉脂和非淀粉脂与外观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6 淀粉脂和非淀粉脂与RVA谱的相关性分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2.7 淀粉脂和非淀粉脂与食味值的相关性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8 淀粉脂中脂肪酸组分与食味值的相关性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3 结论与讨论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不同水稻品种淀粉脂与非淀粉脂含量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不同水稻品种淀粉脂与非淀粉脂含量对外观品质的影响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 不同水稻品种淀粉脂与非淀粉脂对RVA特征值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 不同水稻品种淀粉脂与非淀粉脂对食味值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 结论第60-61页
第四章 水稻灌浆结实期高温对籽粒脂类代谢的影响第61-95页
    第一节 水稻灌浆结实期全时段高温对籽粒脂类代谢的影响第61-79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设计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65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日平均温度变化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粗脂肪含量变化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脂肪酸组分含量变化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乙酰辅酶A羧化酶(ACCase)活性变化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(PEPC)活性测定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磷脂酸磷酸酯酶(PPase)活性变化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6PD)活性变化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3-磷酸甘油脱氢酶活性(3GPD)变化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1 粗脂肪含量与脂肪代谢酶的相关性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论与讨论第76-79页
    第二节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水稻脂类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79-95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设计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81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日平均温度变化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(PEPC)活性的影响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磷脂酸磷酸酯酶(PPase)活性的影响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6PD)活性的影响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3-磷酸甘油脱氢酶(3GPD)活性的影响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 脂肪含量与脂类代谢酶的相关性分析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论与讨论第91-95页
第五章 水稻灌浆结实期弱光对籽粒脂类代谢的影响第95-121页
    第一节 水稻灌浆结实期全时段弱光对籽粒脂类代谢的影响第9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设计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97-10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粗脂肪含量变化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脂肪酸组分的变化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(PEPC)活性变化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磷脂酸磷酸酯酶(PPase)活性变化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6PD)活性含量变化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不同品种灌浆结实期3-磷酸甘油脱氢酶(3GPD)活性变化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粗脂肪含量与脂肪代谢酶的相关性分析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论与讨论第105-107页
    第二节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弱光对水稻脂类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107-121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设计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109-1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弱光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弱光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弱光对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弱光对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弱光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(PEPC)活性的影响第1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弱光对磷脂酸磷酸酯酶(PPase)活性的影响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弱光对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6PD)活性的影响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弱光对3-磷酸甘油脱氢酶(3GPD)活性的影响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脂肪含量与脂类代谢酶的相关性分析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论与讨论第118-121页
结语第121-125页
参考文献第125-144页
致谢第144-14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45页

论文共1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硒和硅对不同镉积累杂交籼稻镉吸收转运的影响
下一篇:小麦族含St基因组物种的分子系统及St基因组的分子进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