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意义与目的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10-11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5 论文创新之处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| 第14-33页 |
2.1 效率与生产率概述 | 第14-16页 |
2.1.1 效率的含义 | 第14-15页 |
2.1.2 生产率的定义 | 第15-16页 |
2.2 国内外生产效率测算方法综述 | 第16-22页 |
2.2.1 参数法生产效率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2.2.2 非参数法生产效率研究综述 | 第18-22页 |
2.3 效率评价基本模型概述 | 第22-30页 |
2.3.1 DEA概念原理与模型概述 | 第22-25页 |
2.3.2 两阶段DEA模型概述 | 第25-27页 |
2.3.3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概述 | 第27-30页 |
2.4 电信业生产效率研究综述 | 第30-33页 |
第三章 多期间两阶段模型概述及改进模型的建立 | 第33-42页 |
3.1 DEA-Malmquist多期间两阶段指数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8页 |
3.1.1 多期间两阶段模型的初步建立 | 第33-35页 |
3.1.2 基于加权平均的效率关系及权重确定 | 第35-37页 |
3.1.3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多期间两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| 第37-38页 |
3.2 两阶段模型分解方法及改进模型的建立 | 第38-41页 |
3.2.1 基于Novel模型的效率分解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2.2 改进多期间两阶段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我国电信业实证研究 | 第42-68页 |
4.1 决策单元选取 | 第42页 |
4.2 指标选取 | 第42-45页 |
4.2.1 指标选取的一般原则 | 第42-43页 |
4.2.2 基于我国电信业数据分析的指标选取 | 第43-45页 |
4.3 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45-50页 |
4.4 基于传统DEA模型的全国数据运算结果及研究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5 我国电信业省际面板数据的运算结果及研究分析 | 第51-61页 |
4.5.1 基于Kao的多期间两阶段模型的运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2-57页 |
4.5.2 基于改进模型的运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7-61页 |
4.6 基于多期间两阶段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 | 第61-66页 |
4.6.1 纯技术效率变化情况分析 | 第64页 |
4.6.2 技术进步变化情况分析 | 第64-65页 |
4.6.3 规模效率变化情况分析 | 第65-66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68页 |
5.2 后续研究方向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附录1程序清单及数据列表 | 第74-94页 |
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| 第94-95页 |
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95-96页 |
致谢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