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网络谣言消解机制研究--以中国社会四类典型谣言为例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谣言及网络谣言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谣言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网络谣言的消解与“自净化”第13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第15-16页
2 相关概念界定第16-26页
    2.1 谣言、流言与都市传说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谣言与流言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谣言与都市传说第17页
    2.2 网络谣言的类型第17-20页
    2.3 谣言的产生与传播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谣言产生的原因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谣言的传播路径与特征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谣言消解的可能性与局限第24-26页
3 研究方法第26-35页
    3.1 实验设计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研究对象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网络平台搭建第28-29页
    3.2 实验程序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控制无关变量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实施过程第29页
    3.3 自变量的设置与测试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谣言信度指标设定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谣言信度指标权重专家甄别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类型谣言信度测量第31-32页
    3.4 四类谣言设计第32-34页
    3.5 因变量的设置与测试第34-35页
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5-44页
    4.1 研究分析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组、控制组比较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谣言信度专家评估与实验组谣言信度的差异对比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谣言信度专家评估与控制组谣言信度的差异对比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的差异比较第37-40页
    4.2 研究讨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谣言的同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网络讨论与谣言消解第41-42页
    4.3 研究结论第42-43页
    4.4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3-44页
致谢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8页
附录第48-64页
    A.谣言信度指标权重专家甄别评价表第48-52页
    B.关于四个案例的谣言信度指标专家评估书第52-53页
    C.四则谣言设计第53-60页
    D.实验数据第60-64页
    E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:第64页
    F.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: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多期间两阶段DEA-Malmquist指数的生产效率测算方法研究--以我国电信业为例
下一篇:新闻类APP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