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

要素集聚视角下中国城镇化演进过程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1 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要研究内容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0-12页
2 要素集聚和城镇化的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2-20页
    2.1 要素集聚与城镇化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要素集聚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综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要素集聚与城镇化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2.2 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及综述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城镇化的基本理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城镇化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6-20页
3 要素集聚视角下城镇化演进机制及影响因素第20-30页
    3.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要素集聚的概念界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城镇化的概念界定第21-23页
    3.2 要素集聚视角下城镇化演进的内在机制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内在机制的理论推导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城镇化的阶段性演进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城镇化的层级性演进第26-27页
    3.3 要素集聚视角下城镇化演进机制的影响因素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要素本质特性是根本因素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要素禀赋差异是核心因素第27-30页
4 要素集聚视角下城镇化演进机制的影响过程第30-40页
    4.1 影响过程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市场机制是要素集聚的持续推动作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政府机制是要素集聚的重要引导作用第31-32页
    4.2 实证检验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模型设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指标选取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检验及模型估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结果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 4.3 实证结论第39-40页
5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评价第40-62页
    5.1 评价体系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评价特征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具体状态第40-42页
    5.2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及所处状态第4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要素集聚力快速提升阶段(1949-1978 年)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要素融合随要素集聚逐步调整阶段(1978-2002 年)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强调要素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阶段(2003 至今)第50-55页
    5.3 以五大城市群为例分析城镇化演进中要素集聚模式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五大城市群的城镇化演进及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五大城市群的城镇化过程中要素集聚模式对比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五大城市群的城镇化过程要素集聚模式分析结论第60-62页
6 基于要素比较优势的城镇化发展建议第62-68页
    6.1 逐步解除制度束缚,保证要素自由流动第62-63页
    6.2 市场发挥主导作用,促进要素自然集聚第63页
    6.3 完善基础服务机制,加快要素融合提升第63-64页
    6.4 以产城融合为途径建设特色新型城市群第64-66页
    6.5 以要素健康集聚为核心建设新型城镇化第66-68页
7 结论第68-70页
致谢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4页
附录: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B2C交易模式下的退货物流研究
下一篇:基于多期间两阶段DEA-Malmquist指数的生产效率测算方法研究--以我国电信业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