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-1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6-1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9-28页 |
1.2.1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9-22页 |
1.2.2 产业扩散理论研究综述 | 第22-24页 |
1.2.3 交通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综述 | 第24-25页 |
1.2.4 能值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| 第25-27页 |
1.2.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| 第27-28页 |
1.3 总体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| 第28-3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8-29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29-30页 |
1.4 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| 第30-32页 |
1.4.1 论文结构 | 第30-31页 |
1.4.2 创新之处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产业结构、系统动力学及能值相关理论 | 第32-40页 |
2.1 产业结构理论 | 第32-33页 |
2.1.1 产业结构定义 | 第32页 |
2.1.2 产业分类 | 第32-33页 |
2.1.3 产业结构演变 | 第33页 |
2.2 系统动力学 | 第33-37页 |
2.2.1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| 第33-34页 |
2.2.2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| 第34-35页 |
2.2.3 系统 | 第35页 |
2.2.4 因果关系图 | 第35-36页 |
2.2.5 流图 | 第36-37页 |
2.3 能值分析理论 | 第37-40页 |
2.3.1 能值理论的产生和定义 | 第37页 |
2.3.2 能值转换率及其计算方法 | 第37-38页 |
2.3.3 能量等级原理 | 第38-39页 |
2.3.4 能值指标及其意义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福建省交通体系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演变 | 第40-55页 |
3.1 福建省交通体系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 | 第40-51页 |
3.1.1 “十五”期间福建省交通体系与区域经济状况 | 第40-44页 |
3.1.2 “十一五”期间福建省交通体系与区域经济状况 | 第44-47页 |
3.1.3 交通体系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剖析 | 第47-51页 |
3.2 福建省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解析 | 第51-55页 |
3.2.1 交通体系变化下福建省重点产业发展变迁 | 第51-53页 |
3.2.2 福建省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综合交通体系与区域均衡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| 第55-75页 |
4.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均衡发展系统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1.1 系统边界确定 | 第55页 |
4.1.2 区域发展系统结构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2 综合交通体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因果关系图 | 第58-69页 |
4.2.1 劳动力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| 第59-63页 |
4.2.2 技术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| 第63-66页 |
4.2.3 资金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| 第66-69页 |
4.3 区域均衡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| 第69-75页 |
4.3.1 劳动力子系统流图 | 第69-71页 |
4.3.2 技术子系统流图 | 第71页 |
4.3.3 资金子系统流图 | 第71-74页 |
4.3.4 区域均衡发展系统总流图 | 第74-75页 |
第五章 福建省综合交通体系与区域均衡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 | 第75-103页 |
5.1 基于能值的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模型 | 第75-77页 |
5.1.1 劳动力能值 | 第75-76页 |
5.1.2 技术能值 | 第76页 |
5.1.3 投资资金能值 | 第76页 |
5.1.4 基于能值的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模型 | 第76-77页 |
5.2 福建省区域均衡发展系统量化建模 | 第77-88页 |
5.2.1 劳动力子系统 | 第78-84页 |
5.2.2 技术子系统 | 第84-86页 |
5.2.3 资金子系统 | 第86-88页 |
5.3 模型有效性检验 | 第88-91页 |
5.3.1 直观检验 | 第88-89页 |
5.3.2 运行检验 | 第89-90页 |
5.3.3 历史检验 | 第90-91页 |
5.4 模型仿真分析 | 第91-103页 |
5.4.1 福建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和预测 | 第91-95页 |
5.4.2 交通可达性对区域均衡发展作用分析 | 第95-96页 |
5.4.3 区域均衡发展动因机制分析 | 第96-99页 |
5.4.4 劳动要素转移互相影响机理分析 | 第99-101页 |
5.4.5 福建省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议 | 第101-10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3-106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103-104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附录 | 第106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19页 |
致谢 | 第119-120页 |
在读期间参与科研与研究成果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