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序论 | 第9-21页 |
(一) 选题的意义 | 第9-13页 |
1.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2. 实践意义 | 第11-13页 |
(二) 选题的理论依据 | 第13-16页 |
1. 布鲁纳的认知—发现教学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 格式塔的学习观 | 第14-15页 |
3. 马克思主义的内因、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| 第15-16页 |
(三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6-20页 |
1. 国内研究研究综述 | 第16-19页 |
2. 国外研究研究综述 | 第19-20页 |
(四)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1.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 创新点 | 第21页 |
一、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及其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必要性 | 第21-26页 |
(一)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1-23页 |
1. 问题教学法 | 第21-22页 |
2. 问题意识 | 第22页 |
3. 高中思想政治课 | 第22-23页 |
(二) 高中思想政治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| 第23-24页 |
1. 自主性 | 第23页 |
2. 实践性 | 第23-24页 |
3. 开放性 | 第24页 |
4. 实时性 | 第24页 |
(三)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| 第24-26页 |
1. 培养学生的“问题意识”和“创新意识” | 第24-25页 |
2.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| 第25页 |
3. 教材的特点内容适合运用问题教学法 | 第25-26页 |
4. 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适合问题教学法 | 第26页 |
二、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6-33页 |
(一)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2页 |
1.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比较弱 | 第27-28页 |
2. 教师对问题教学的过程控制过紧 | 第28-29页 |
3. 学生不能主动参与问题的设计 | 第29-31页 |
4. 教师设计的问题答案多是唯一答案 | 第31-32页 |
5. 教学评价缺少人文关爱 | 第32页 |
(二)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2-33页 |
1. 教师对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| 第32-33页 |
2. 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 | 第33页 |
3.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| 第33页 |
三、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运用 | 第33-39页 |
(一) 问题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| 第33-35页 |
1. 因人而异的原则 | 第33-34页 |
2. 适度的原则 | 第34页 |
3. 双边的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 系统的原则 | 第35页 |
(二)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的实施过程具体应用 | 第35-39页 |
1. 教师层面:充分认识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,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巧 | 第35-38页 |
2. 学生层面: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,让学习走进生活 | 第38-39页 |
四、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效果与反思 | 第39-41页 |
(一) 问题教学法在实施中取得成绩 | 第39-40页 |
1. 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| 第39页 |
2. 加快了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 | 第39-40页 |
3.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综合能力 | 第40页 |
(二) 问题教学法在实践中注意问题 | 第40-41页 |
1. 问题设置时梯度要合理,学生会产生质疑 | 第40页 |
2. 提问的权利完全放开给学生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附录 | 第44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