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--生物传感器、医学传感器论文

光电阴极生物传感器的应用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前言第11-28页
    1.1 光致电化学概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光致电化学概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光致电化学体系的组成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光致电化学的发展前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光致电化学材料概述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光致电化学材料概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光致电化学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激光加热蒸发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水热合成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3 溶胶-凝胶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4 微波合成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光致电化学材料的应用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无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有机光电活性材料的应用第18页
    1.3 光致电化学传感器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光致电化学传感器概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光致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电位型传感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电流型传感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光致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1 光电阳极传感器的应用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2 光电阴极传感器的应用第23-24页
    1.4 阴极光电材料BiOI的简介及应用第24-25页
    1.5 阴极光电材料CuInS_2的简介及应用第25-26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6-28页
第二章 基于双增强效果的阴极光致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凝血酶的研究第28-4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8-29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仪器和试剂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步骤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BiOI纳米片的合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3 将AuNPs连接到凝血酶适体(DNA_2)上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4 光致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制备第30-31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3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原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不同基底及材料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表征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BiOI纳米片的X-射线衍射表征图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BiOI纳米片的可见吸收光谱表征图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在最优偏压-0.1V下,对BiOI纳米片价带导带的检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电子转移过程研究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光致电化学传感器光电流的检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修饰电极的阻抗表征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对heminG四联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谱的表征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0 对hemin适体DNA1的浓度、hemin的浓度、凝血酶的孵化时间及偏压的优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1 对凝血酶浓度梯度的检测及线性表征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2 对凝血酶特异性的检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3 实际样品检测第41-42页
    2.4 本章结论第42-43页
第三章 基于双增强效果的阴极光致电化学传感器检测Pb~(2+)的研究第43-5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3-44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仪器和试剂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步骤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BiOI纳米片的合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将AuNPs连接到铅离子适体(DNA_2)上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4 光致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制备第45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45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原理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基底及材料的扫描电镜表征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Fc还原电位的测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电子转移过程研究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光致电化学传感器光电流的检测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修饰电极的阻抗表征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对Fc修饰的DNA1的浓度、Pb~(2+)的孵化时间及偏压的优化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对Pb~(2+)浓度梯度的检测及线性表征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对铅离子特异性的检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0 实际样品检测第53-54页
    3.4 本章结论第54-55页
第四章 基于酶切扩增效果的阴极光致电化学传感器检测MicroRNAs的研究第55-6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5-56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剂和仪器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步骤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CuInS_2微花的合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阴极生物传感电极的构建第57-58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58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实验原理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CuInS_2微花的扫描电镜表征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CuInS_2微花的XRD图像表征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光致电化学传感器光电流的检测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修饰电极的阻抗表征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酶切反应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(PAGE)表征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对核酸外切酶III(ExoIII)浓度的优化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对TATA绑定蛋白(TBP)浓度的优化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9 对miR-21浓度梯度的检测及线性表征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0 对miR-21特异性的检测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1 实际样品检测第67页
    4.4 本章结论第67-68页
结论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-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柔索驱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优化设计
下一篇:数据中心机房动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