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--感觉与知觉论文

语言对颜色范畴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引言第13-14页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-26页
    1 研究领域的概念介绍第14页
    2 颜色范畴知觉的理论研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语言普遍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语言相对论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语言标签对比模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基于贝叶斯推理的反馈模型第16-18页
    3 颜色范畴知觉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语义分析与调查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行为实验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3 人工语言训练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4 脑机制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5 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第21-22页
    4 语言对颜色范畴知觉影响程度的研究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 颜色范畴发展的时间特征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 颜色范畴发展的生理基础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 颜色范畴发展的空间特征第24-26页
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内容第26-27页
    1 问题提出第26页
    2 研究内容第26-27页
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第27-56页
    0 研究意义第27-28页
    1 研究一:色觉疲劳及语言饱和即时改变颜色范畴效应第28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1a:色觉疲劳任务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目的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被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刺激与设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 实验设计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 实验程序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7 讨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1b:语义饱和任务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被试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刺激和设备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实验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实验程序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 讨论第36-37页
    2 研究二:人工语言训练消除相邻颜色范畴第3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实验2a:靛色训练任务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目的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被试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验刺激和设备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实验设计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 实验程序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实验2b:靛色测验任务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目的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被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实验刺激与设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实验设计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实验程序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实验3a:青色训练任务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目的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被试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实验刺激和设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实验设计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 实验程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6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实验3b:青色测验任务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实验目的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被试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 实验刺激与设备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4 实验设计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5 实验程序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6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综合讨论第47-48页
    3 研究三:人工语言训练消除绿-紫边界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实验4a:艼色训练任务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目的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被试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验刺激和设备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4 实验设计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 实验程序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实验4b:饱和操作下的测验任务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目的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被试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刺激与设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 实验设计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 实验程序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6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实验4c:疲劳操作下的测验任务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目的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被试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实验刺激与设备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验设计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5 实验程序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6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 综合讨论第55-56页
第四部分 总讨论第56-61页
    1 疲劳和饱和操作的加工机制及相关理论的改善第56-58页
    2 颜色范畴的演化第58-59页
    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研究不足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研究展望第60-61页
第五部分 结论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蒙汉双语者的语义饱和效应
下一篇:蒙汉族面孔识别本族效应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