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邦口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--基于价值链视角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框架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4-19页 |
2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2.2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| 第15-16页 |
2.2.1 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| 第15页 |
2.2.2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| 第15页 |
2.2.3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| 第15-16页 |
2.3 价值链概述 | 第16-19页 |
2.3.1 价值链的内涵 | 第16页 |
2.3.2 价值链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关联 | 第16-17页 |
2.3.3 价值链分析理论及模型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龙邦口岸介绍与现状分析 | 第19-29页 |
3.1 龙邦口岸介绍 | 第19-20页 |
3.1.1 龙邦口岸概况 | 第19页 |
3.1.2 龙邦口岸功能规划 | 第19-20页 |
3.2 龙邦口岸优势分析 | 第20-22页 |
3.2.1 对接国家政策 | 第20页 |
3.2.2 经济环境优势 | 第20-21页 |
3.2.3 人力成本较低 | 第21-22页 |
3.2.4 全新的口岸规划和人才优势 | 第22页 |
3.2.5 交通优势 | 第22页 |
3.2.6 已解决资金来源 | 第22页 |
3.3 问题现状分析 | 第22-24页 |
3.3.1 通关效率低 | 第23页 |
3.3.2 贸易类型单一 | 第23页 |
3.3.3 信息化程度较弱 | 第23-24页 |
3.3.4 客户流失严重 | 第24页 |
3.3.5 软件系统开发滞后 | 第24页 |
3.4 问题产生原因 | 第24-25页 |
3.4.1 政务目标定位不全面 | 第24页 |
3.4.2 口岸主要功能规划不合理 | 第24-25页 |
3.4.3 信息系统开发策略不优化 | 第25页 |
3.4.4 缺乏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| 第25页 |
3.5 龙邦口岸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| 第25-26页 |
3.6 改进措施 | 第26-27页 |
3.7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重要性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策略 | 第29-39页 |
4.1 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策略 | 第29-31页 |
4.1.1 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策略 | 第29-30页 |
4.1.2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| 第30-31页 |
4.2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与总体架构层 | 第31-33页 |
4.2.1 龙邦口岸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| 第31-32页 |
4.2.2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层规划 | 第32-33页 |
4.3 龙邦口岸内部环境价值链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3.1 内部价值链活动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3.2 龙邦口岸价值链活动模型 | 第34-35页 |
4.4 基于价值链主要活动的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5-39页 |
4.4.1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4.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| 第37-39页 |
第五章 龙邦口岸价值链主要业务活动信息系统框架 | 第39-53页 |
5.1 价值链主要业务活动信息系统框架 | 第39-40页 |
5.2 跨境交易订单管理服务平台 | 第40-43页 |
5.2.1 系统概述 | 第40-41页 |
5.2.2 系统结构 | 第41-43页 |
5.3 跨境物流多式联运服务平台 | 第43-45页 |
5.3.1 系统概述 | 第43页 |
5.3.2 系统架构 | 第43-45页 |
5.4 跨境报关报检服务平台 | 第45-46页 |
5.4.1 系统概述 | 第45页 |
5.4.2 系统架构 | 第45-46页 |
5.5 中越陆路边境汽车联检核放平台 | 第46-47页 |
5.5.1 系统概述 | 第46-47页 |
5.5.2 系统架构 | 第47页 |
5.6 国际供应链服务平台 | 第47-48页 |
5.6.1 系统概述 | 第47-48页 |
5.7 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| 第48-50页 |
5.7.1 应用支撑系统概述 | 第48-49页 |
5.7.2 应用支撑系统总体框架 | 第49-50页 |
5.8 风险与效益分析 | 第50-53页 |
5.8.1 风险分析及对策 | 第50-51页 |
5.8.2 效益分析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