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药用作物论文--草本论文--多年生论文

岷县不同农茬口育苗对当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

摘要第2-4页
Summary第4-5页
缩略词(Abbreviation)第6-9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-17页
    1 当归研究概况第9-10页
    2 化感作用研究进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化感作用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自毒作用第11页
    3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土壤酶活性变化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土壤生物学性状变化第12-13页
    4 轮作倒茬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4.1 轮作倒茬可改善土壤环境,促进植物生长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4.2 轮作倒茬可缓解连作障碍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4.3 轮作倒茬可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第14-15页
    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5.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5.2 技术路线第16-17页
第二章 不同茬口作物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当归的化感效应第17-27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0 试验地概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作物茬口培育试验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作物根际土壤收集和水提取液的制备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种子发芽试验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幼苗生长试验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 抗氧化酶指标测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6 数据分析第19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作物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当归种子萌发进程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作物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当归种子萌发及出苗特性的影响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作物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当归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作物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当归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3 讨论第24-26页
    4 结论第26-27页
第三章 不同茬口对当归幼苗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第27-40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地概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茬口培育试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当归播种育苗试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当归苗栽质量性状指标和抗病性指标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 当归苗栽抗性生理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6 苗栽质量综合评价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7 数据分析第29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茬口条件下当归苗数的动态变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茬口对当归苗栽地上部生长动态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茬口对当归种苗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茬口对当归种苗根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茬口当归种苗质量性状的综合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6 不同茬口对当归种苗根系细胞膜稳态性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7 不同茬口对当归种苗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8 不同茬口对当归种苗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3 讨论第36-39页
    4 结论第39-40页
第四章 不同茬口种苗对当归成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40-57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地概况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土壤温度和湿度测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植株生长动态及抽薹率测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1.5 当归药材产量测定和病斑统计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1.6 当归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7 药材质量综合评价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1.8 数据分析第42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2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岷县和渭源县当归生长期间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动态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茬口种苗对岷县当归植株生长动态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茬口种苗对渭源县当归植株生长动态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茬口种苗对当归返青率及抽薹率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茬口种苗对当归成活率及成药率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6 不同茬口种苗对当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7 不同茬口种苗对当归药材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8 不同茬口种苗对当归品质的影响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9 岷县当归药材质量指标综合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10 渭源县当归药材质量指标综合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3 讨论第54-56页
    4 结论第56-57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导师简介第67-69页
作者简介第69-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夏河县中藏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
下一篇:马铃薯StGID1b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