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药用作物论文

夏河县中藏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

摘要第2-5页
Abstract第5-9页
1 绪论第13-22页
    1.1 药用植物资源概念第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药用资源研究概况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概况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夏河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第16页
    1.5 药用植物资源的价值第16-17页
    1.6 植物区系及中药区划的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1.7 药用特性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1.8 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第19页
    1.9 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概况和保护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1.10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-22页
2 研究区概况第22-27页
    2.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第22-23页
    2.2 地质第23页
    2.3 地貌第23页
    2.4 水文第23-24页
    2.5 气候第24页
    2.6 植物第24-25页
    2.7 藏医藏药资源第25页
    2.8 其它资源第25-27页
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7-35页
    3.1 研究内容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夏河县中藏药用植物名录编目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夏河县中藏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夏河药用中藏植物的入药部位、药味、药性、功效多样性分析.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夏河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及区划组成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夏河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蕴藏量和稀有濒危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夏河县药用植物资源评价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3.2 研究方法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资料收集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地调查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室内整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数据分析第32-35页
4 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统计与分析第35-42页
    4.1 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第35页
    4.2 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的组成多样性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4.3 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的科属多样性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科的多样性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属的多样性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4.4 夏河县新记录植物统计第38-39页
    4.5 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的生活型多样性第39-40页
    4.6 讨论第40-42页
5 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性研究第42-52页
    5.1 药用特性概述第42页
    5.2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5.3 药用植物药性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5.4 药用植物药味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5.5 药用植物药用功效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5.6 讨论第49-52页
6 药用植物资源区系及区划多样性分析第52-64页
    6.1 优势科和表征科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优势科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表征科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6.2 药用植物资源区系分析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第55-58页
    6.3 药用植物资源区划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6.4 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各植被带的植物组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物种丰富度指数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均匀度指数(E)与生态优势度指数(D)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G-F指数第61-62页
    6.5 讨论第62-64页
7 重点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及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分析第64-74页
    7.1 调查样方内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分析第64-72页
    7.2 夏河珍稀濒危护植物种类及保护级别第72-73页
    7.3 夏河县药用植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第73-74页
8 夏河县中藏药用植物资源评价第74-78页
    8.1 药用植物现状评价第74页
    8.2 夏河县中藏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74-75页
    8.3 夏河县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建议第75-78页
9 结论与讨论第78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8页
附录第88-115页
致谢第115-116页
作者简介第116-117页
导师简介第117-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分调控对荒漠灌区地下滴灌紫花苜蓿产量、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
下一篇:岷县不同农茬口育苗对当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