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选题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4.1 文献研究 | 第12页 |
1.4.2 案例分析 | 第12页 |
1.4.3 实地调研 | 第12页 |
1.4.4 理论与实践结合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路线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相关研究概念 | 第14-22页 |
2.1 生态理念 | 第14页 |
2.2 景观生态学 | 第14-17页 |
2.2.1 国外景观生态学发展概述 | 第14-16页 |
2.2.2 国内景观生态学发展概述 | 第16-17页 |
2.3 休闲农业园 | 第17-18页 |
2.3.1 国外休闲农业园发展历程 | 第17-18页 |
2.3.2 国内休闲农业园发展历程 | 第18页 |
2.4 生态规划理念 | 第18-19页 |
2.5 现代农业景观 | 第19-22页 |
第3章 案例分析 | 第22-30页 |
3.1 瑞典罗森戴尔庄园 | 第22-24页 |
3.1.1 项目概况 | 第22-23页 |
3.1.2 生态农业模式 | 第23-24页 |
3.1.3 可持续发展机制 | 第24页 |
3.1.4 可借鉴之处 | 第24页 |
3.2 菲律宾玛雅农场 | 第24-26页 |
3.2.1 项目概况 | 第25页 |
3.2.2 生态农业模式 | 第25页 |
3.2.3 可持续发展机制 | 第25-26页 |
3.2.4 可借鉴之处 | 第26页 |
3.3 小毛驴市民农园 | 第26-29页 |
3.3.1 项目概况 | 第27页 |
3.3.2 生态农业模式 | 第27-28页 |
3.3.3 带动CSA模式的发展 | 第28-29页 |
3.3.4 可借鉴之处 | 第29页 |
3.4 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休闲农业园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| 第30-38页 |
4.1 休闲农业园的功能分类 | 第30-31页 |
4.1.1 休闲游憩 | 第30页 |
4.1.2 观光采摘 | 第30页 |
4.1.3 农业科技示范 | 第30页 |
4.1.4 生态循环农业 | 第30-31页 |
4.1.5 文化创意体现 | 第31页 |
4.2 生态型农业园规划设计目标 | 第31-32页 |
4.2.1 解决传统农业生产的不足 | 第31-32页 |
4.2.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 | 第32页 |
4.2.3 最小化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| 第32页 |
4.3 休闲农业园植物种植设计原则 | 第32-34页 |
4.3.1 因地制宜原则 | 第32-33页 |
4.3.2 生物多样性原则 | 第33页 |
4.3.3 资源多级利用与资源循环再生原则 | 第33页 |
4.3.4 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| 第33-34页 |
4.4 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| 第34页 |
4.4.1 项目场地现状分析 | 第34页 |
4.4.2 功能分区划分 | 第34页 |
4.4.3 交通系统规划 | 第34页 |
4.5 生态理念在休闲农业园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| 第34-38页 |
4.5.1 生物共生立体种植 | 第34-35页 |
4.5.2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 | 第35-36页 |
4.5.3 “低成本,低消耗”策略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许昌市丰谷农业园设计 | 第38-78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38-41页 |
5.1.1 项目区位 | 第38-39页 |
5.1.2 自然气候 | 第39页 |
5.1.3 社会基础 | 第39-40页 |
5.1.4 场地现状 | 第40-41页 |
5.2 丰谷农业园发展SWOT分析 | 第41-45页 |
5.2.1 优势分析(Strengths) | 第41-43页 |
5.2.2 劣势分析(Weaknesses) | 第43页 |
5.2.3 机遇分析(Opportunities) | 第43-45页 |
5.2.4 挑战分析(Threats) | 第45页 |
5.2.5 SWOT分析小结 | 第45页 |
5.3 项目定位 | 第45-46页 |
5.3.1 功能定位 | 第45-46页 |
5.3.2 景观定位 | 第46页 |
5.3.3 市场定位 | 第46页 |
5.4 规划定位 | 第46-47页 |
5.5 园区总体设计、功能分区设计和节点设计 | 第47-65页 |
5.5.1 总体设计 | 第47-51页 |
5.5.2 功能分区设计 | 第51-58页 |
5.5.3 景观节点设计 | 第58-65页 |
5.6 园区专项设计 | 第65-74页 |
5.6.1 蔬果种植 | 第65页 |
5.6.2 设施农业 | 第65-67页 |
5.6.3 景观植物配置 | 第67页 |
5.6.4 服务用房设计 | 第67-68页 |
5.6.5 铺地设计 | 第68-69页 |
5.6.6 生态驳岸设计 | 第69-70页 |
5.6.7 生态停车场设计 | 第70-71页 |
5.6.8 构筑物设计 | 第71-74页 |
5.7 生态理念在丰谷农业园设计中的应用 | 第74-78页 |
5.7.1 生物共生立体种植 | 第74-75页 |
5.7.2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| 第75-76页 |
5.7.3 低成本,低消耗 | 第76-78页 |
第6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78-80页 |
6.1 结论 | 第78页 |
6.2 讨论 | 第78-80页 |
6.2.1 创新点 | 第78-79页 |
6.2.2 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