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市公园绿地植物种类调查及景观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相关概念 | 第9-10页 |
1.2.1 城市公园 | 第9页 |
1.2.2 公园绿地 | 第9页 |
1.2.3 植物群落 | 第9-10页 |
1.2.4 景观评价 | 第10页 |
1.3 园林植物调查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1.3.1 国外园林植物调查研究进展 | 第10页 |
1.3.2 国内园林植物调查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1.4 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1.4.1 国外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1页 |
1.4.2 国内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1.5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6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9页 |
2.1 研究公园概况 | 第15-16页 |
2.1.1 中国国花园 | 第15页 |
2.1.2 洛浦公园 | 第15页 |
2.1.3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| 第15-16页 |
2.1.4 王城公园 | 第16页 |
2.1.5 西苑公园 | 第16页 |
2.2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2.2.1 公园植物调查 | 第16页 |
2.2.2 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| 第16页 |
2.3 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2.3.1 收集资料 | 第16页 |
2.3.2 实地调查 | 第16页 |
2.3.3 样地的选择与设置 | 第16-17页 |
2.3.4 调查方法 | 第17页 |
2.3.5 植物景观评价方法 | 第17页 |
2.3.6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洛阳市公园园林植物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7页 |
3.1 公园植物种类与组成 | 第19-20页 |
3.2 公园植物生活型 | 第20-22页 |
3.3 公园植物优势科 | 第22-23页 |
3.4 公园植物来源 | 第23-24页 |
3.5 公园植物观赏特性 | 第24-27页 |
第4章 洛阳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| 第27-47页 |
4.1 基于SBE法的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| 第27-30页 |
4.1.1 照片筛选 | 第27页 |
4.1.2 评价过程 | 第27-28页 |
4.1.3 SBE美景度评价结果及分析 | 第28-30页 |
4.2 基于AHP法的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| 第30-40页 |
4.2.1 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30-31页 |
4.2.2 构建两两比较矩阵 | 第31页 |
4.2.3 计算相对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| 第31-32页 |
4.2.4 权重确定 | 第32-35页 |
4.2.5 评价因子赋分标准 | 第35-38页 |
4.2.6 AHP法评价结果及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3 SBE法与AHP法比较 | 第40-42页 |
4.4 回归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5 植物群落实例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5.1 乔灌草类型植物群落景观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5.2 乔灌植物群落景观类型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5.3 水岸或湿地植物群落景观类型分析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结论、讨论与建议 | 第47-51页 |
5.1 结论 | 第47-48页 |
5.2 讨论 | 第48-49页 |
5.3 建议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附录Ⅰ 附表 | 第55-69页 |
附录Ⅱ 附图 | 第69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