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数学论文

利用Q+S教学模式进行初中生数学课后辅导的实践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第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课标的要求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初中生课后数学学习存在困难第1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问题第10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思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四、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12-15页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-23页
    一、核心概念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辅导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课后辅导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数学课后辅导第15-16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课后辅导的优势分析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课后辅导的必要性分析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初中生课后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利用QQ进行辅导的现状分析第21-23页
第三章 理论基础第23-27页
    一、基于Q+S初中数学课后辅导模式的理论基础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多元智能理论第24页
    二、数学的特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相对的严谨性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高度的抽象性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广泛的应用性第24-25页
    三、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独立思考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合作学习第25页
    四、Q+S教学模式的特点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辅导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辅导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辅导内容、方式不受限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实时关注与实时互动第26-27页
第四章 利用Q+S教学模式进行初中生数学课后辅导的实践准备第27-38页
    一、前测问卷调查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问卷设计的基本情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二、课后辅导平台的构建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QQ群视频平台构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希沃授课助手平台构建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Q+S教学模式构建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Q+S课后辅导模式第37-38页
第五章 利用Q+S教学模式进行初中生数学课后辅导的实践第38-54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目标第38页
    二、基于Q+S教学模式的初中生数学课后辅导的实践案例第38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案例的选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利用Q+S教学模式进行辅导的案例展示第39-48页
    三、模式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四、结果与分析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后测问卷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实验班前后测试成绩的变化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与家长的交流的结果分析第52-54页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第54-56页
    一、本研究的结论第54页
    二、本研究的不足与反思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的不足与反思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未来的展望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8页
附录一第58-60页
附录二第60-61页
个人情况简介第61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民族地区一所乡村初中学校学生隐性辍学的现象学研究
下一篇: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应用现状调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