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7页 |
缩写词表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20-38页 |
1.1 玉米秸秆青贮 | 第20-21页 |
1.2 青贮过程的动态变化 | 第21-23页 |
1.3 青贮过程中的微生物 | 第23-25页 |
1.3.1 乳酸菌 | 第23-24页 |
1.3.2 肠杆菌 | 第24-25页 |
1.3.3 梭菌和芽孢杆菌 | 第25页 |
1.3.4 酵母菌和霉菌 | 第25页 |
1.4 微生物分析方法 | 第25-27页 |
1.4.1 传统方法 | 第26页 |
1.4.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| 第26-27页 |
1.4.3 16S rDNA测序分析 | 第27页 |
1.5 青贮饲料指标测定 | 第27-30页 |
1.5.1 感官评价 | 第27-28页 |
1.5.2 pH值 | 第28页 |
1.5.3 干物质 | 第28页 |
1.5.4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| 第28-29页 |
1.5.5 乳酸 | 第29页 |
1.5.6 挥发性脂肪酸 | 第29-30页 |
1.6 青贮饲料发酵剂 | 第30-35页 |
1.6.1 青贮饲料接种剂 | 第30-33页 |
1.6.2 酶制剂 | 第33-35页 |
1.7 本论文研究内容 | 第35-38页 |
第二章 玉米秸秆自然青贮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 | 第38-54页 |
2.1 材料和方法 | 第38-43页 |
2.1.1 菌株、培养基和试剂 | 第38-39页 |
2.1.2 植物材料和实验室水平青贮实验 | 第39页 |
2.1.3 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变化 | 第39页 |
2.1.4 宏基因组提取 | 第39-40页 |
2.1.5 16S rDNA扩增子测序 | 第40-42页 |
2.1.6 测序结果分析 | 第42页 |
2.1.7 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| 第42-43页 |
2.1.8 乳酸菌生长特性研究 | 第43页 |
2.1.9 数据分析 | 第43页 |
2.2 结果 | 第43-52页 |
2.2.1 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发酵特性变化 | 第43-45页 |
2.2.2 16S rDNA测序结果及微生物组多样性分析 | 第45页 |
2.2.3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细菌群体组成 | 第45-47页 |
2.2.4 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优势乳酸菌的动态变化 | 第47-50页 |
2.2.5 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| 第50页 |
2.2.6 分离乳酸菌的生长特性 | 第50-52页 |
2.3 讨论 | 第52-54页 |
第三章 异型发酵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| 第54-68页 |
3.1 材料和方法 | 第55-56页 |
3.1.1 菌株、培养基和试剂 | 第55页 |
3.1.2 类谷糠乳杆菌转化乳酸成乙酸和1,2-丙二醇 | 第55页 |
3.1.3 青贮饲料制备 | 第55-56页 |
3.1.4 玉米秸秆发酵品质 | 第56页 |
3.1.5 16S rDNA宏基因组分析 | 第56页 |
3.1.6 数据分析 | 第56页 |
3.2 结果 | 第56-64页 |
3.2.1 类谷糠乳杆菌SDMCC050300转化乳酸成乙酸和1,2-丙二醇 | 第56-57页 |
3.2.2 异型发酵接种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作用 | 第57-58页 |
3.2.3 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乳酸菌和肠杆菌数量变化 | 第58-59页 |
3.2.4 16S rDNA测序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 | 第59-60页 |
3.2.5 异型发酵接种剂对细菌群落变化影响 | 第60-62页 |
3.2.6 青贮过程中主要乳酸菌的动态变化 | 第62-64页 |
3.3 讨论 | 第64-68页 |
第四章 乳酸菌产阿魏酸酯酶对玉米秸秆的水解作用及其分泌特性 | 第68-90页 |
4.1 材料和方法 | 第68-77页 |
4.1.1 菌株、培养基和试剂 | 第68-69页 |
4.1.2 产阿魏酸酯酶乳杆菌的筛选 | 第69-70页 |
4.1.3 阿魏酸酯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| 第70-72页 |
4.1.4 阿魏酸酯酶活性测定 | 第72-73页 |
4.1.5 对四种标准底物水解作用比较 | 第73页 |
4.1.6 降解玉米秸秆释放酚酸 | 第73页 |
4.1.7 植物乳杆菌和大肠杆菌穿梭载体构建 | 第73-74页 |
4.1.8 阿魏酸酯酶及其突变体构建 | 第74-76页 |
4.1.9 阿魏酸酯酶在植物乳杆菌和大肠杆菌中的定位 | 第76-77页 |
4.1.10 阿魏酸酯酶及其N端序列转运异源蛋白 | 第77页 |
4.1.11 数据分析 | 第77页 |
4.2 结果 | 第77-88页 |
4.2.1 产阿魏酸酯酶乳杆菌的筛选 | 第77-78页 |
4.2.2 阿魏酸酯酶序列分析 | 第78-79页 |
4.2.3 阿魏酸酯酶性质比较分析 | 第79-81页 |
4.2.4 对模式底物水解能力 | 第81-83页 |
4.2.5 酶解玉米秸秆释放酚酸 | 第83-84页 |
4.2.6 阿魏酸酯酶的分泌表达 | 第84-85页 |
4.2.7 阿魏酸酯酶N端序列在其分泌中起关键作用 | 第85-87页 |
4.2.8 阿魏酸酯酶及其N端序列转运异源蛋白 | 第87-88页 |
4.3 讨论 | 第88-90页 |
第五章 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菌株对乳酸菌的促生长作用 | 第90-112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91-96页 |
5.1.1 菌株、培养基和试剂 | 第91页 |
5.1.2 青贮饲料中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| 第91页 |
5.1.3 菌株SDMCC050309胞外酶谱 | 第91-92页 |
5.1.4 酶的鉴定、克隆和表达纯化 | 第92-93页 |
5.1.5 酶的性质研究 | 第93-94页 |
5.1.6 纤维寡糖和木寡糖的制备 | 第94-95页 |
5.1.7 纤维寡糖对乳酸菌的促生长作用 | 第95页 |
5.1.8 木寡糖对乳酸菌的促生长作用 | 第95页 |
5.1.9 数据分析 | 第95-96页 |
5.2 结果 | 第96-107页 |
5.2.1 分离鉴定内切葡聚糖酶和内切木聚糖酶产生菌 | 第96页 |
5.2.2 内切葡聚糖酶的鉴定 | 第96-98页 |
5.2.3 克隆表达纯化内切木聚糖酶 | 第98-99页 |
5.2.4 酶的生化特性分析 | 第99-101页 |
5.2.5 乳酸菌静息细胞对纤维寡糖的利用 | 第101-103页 |
5.2.6 纤维寡糖对乳酸菌生长的作用 | 第103-104页 |
5.2.7 木聚糖水解产物分析 | 第104-106页 |
5.2.8 木寡糖对乳酸菌生长的作用 | 第106-107页 |
5.3 讨论 | 第107-112页 |
第六章 复合接种剂在玉米秸秆青贮和黄贮中应用效果评价 | 第112-120页 |
6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12-114页 |
6.1.1 菌株、培养基和试剂 | 第112页 |
6.1.2 复合接种剂的制备 | 第112-113页 |
6.1.3 不同青贮剂应用效果的比较 | 第113页 |
6.1.4 复合接种剂在黄贮中的应用 | 第113页 |
6.1.5 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黄贮品质的影响 | 第113-114页 |
6.1.6 数据分析 | 第114页 |
6.2 结果 | 第114-118页 |
6.2.1 不同青贮剂应用效果的比较 | 第114-116页 |
6.2.2 接种剂和酶制剂在黄贮中应用效果 | 第116-118页 |
6.2.3 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黄贮饲料中乳酸/乙酸的调节 | 第118页 |
6.3 讨论 | 第118-120页 |
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120-1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2-13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(待)发表论文 | 第137-138页 |
致谢 | 第138-139页 |
外文写作 | 第139-140页 |
附件 | 第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