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关于论文的取材依据 | 第12-13页 |
1.3.1 历史依据 | 第12页 |
1.3.2 理论依据 | 第12-13页 |
1.4.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 | 第13页 |
1.5 研究对象和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5.1 研究对象 | 第13-14页 |
1.5.2 分析方法 | 第14页 |
1.6 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1.7 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2.文艺复兴绘画中建筑图景概论 | 第17-37页 |
2.1 文艺复兴绘画中建筑图景发展概述 | 第18-28页 |
2.1.1 文艺复兴绘画中建筑图景的初现 | 第18-20页 |
2.1.2 文艺复兴绘画中建筑图景表现的黄金时期 | 第20-26页 |
2.1.3 文艺复兴末期绘画中的建筑图景发展 | 第26-28页 |
2.2 文艺复兴绘画中建筑图景理性化的展现 | 第28-36页 |
2.2.1 “文艺复兴三杰”绘画作品中建筑的理性之美 | 第28-33页 |
2.2.2 文艺复兴绘画中建筑穹顶形式与结构的理性化结合 | 第33-36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3.文艺复兴绘画作品中建筑图景的资料性研究 | 第37-74页 |
3.1 文艺复兴时期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相互影响 | 第37-44页 |
3.1.1 建筑与绘画艺术之间的相互交融 | 第38-41页 |
3.1.2 建筑与雕塑艺术间的促进与共生 | 第41-44页 |
3.2 文艺复兴绘画中建筑图景资料的真实性解析 | 第44-69页 |
3.2.1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城市的概貌 | 第44-49页 |
3.2.2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街区的展现 | 第49-55页 |
3.2.3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单体建筑的纪实性 | 第55-60页 |
3.2.4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对古罗马建筑遗迹的探索 | 第60-65页 |
3.2.5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对乡村生活场景的描绘 | 第65-69页 |
3.3 文艺复兴绘画技术的提高对建筑图景资料性的影响 | 第69-73页 |
3.3.1 透视法则的出现对绘画中建筑图景准确性的提高 | 第69-71页 |
3.3.2 透视理论成熟下绘画中建筑图景的真实性反映 | 第71-7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4.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建筑图景的理想主义色彩研究 | 第74-95页 |
4.1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理想城市图景解读 | 第74-88页 |
4.1.1 绘画中以“圣方济各驱魔”为题材的文艺复兴早期理想城市图景 | 第74-77页 |
4.1.2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理想的“山城”图景表现 | 第77-80页 |
4.1.3 文艺复兴绘画中理想的垂直城市图景——“巴别塔” | 第80-84页 |
4.1.4 文艺复兴绘画中对乌托邦式理想主义城市的解读 | 第84-88页 |
4.2 文艺复兴绘画中理想的单体建筑解析 | 第88-9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93-95页 |
5.文艺复兴绘画中建筑图景的科学分析方法 | 第95-115页 |
5.1 运用电脑虚拟手段展现画作中的建筑图景 | 第95-100页 |
5.2 利用建筑学专业方法解读画作中的建筑图景 | 第100-103页 |
5.3 绘画中建筑结构及其细部的归纳分类研究 | 第103-113页 |
5.3.1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建筑拱券的归类 | 第104-110页 |
5.3.2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古典柱式的总结 | 第110-11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3-115页 |
6.总结 | 第115-118页 |
6.1 建筑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的互通性 | 第115-116页 |
6.2 丰富了建筑史学研究的资料 | 第116页 |
6.3 文艺复兴绘画中建筑图景是现代建筑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源泉 | 第116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21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21-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