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

1949年以来榆林城市空间演变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基本概念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4 城市空间演变研究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小结第15页
    1.5 研究范围与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范围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1.6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框架第18-20页
2 榆林城市空间演变背景及阶段划分第20-38页
    2.1 榆林城市空间发展地理基础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区位特征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自然地理条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资源优势第23-24页
    2.2 榆林历史沿革第24-25页
    2.3 榆林社会经济发展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人.演变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经济发展第27-29页
    2.4 榆林城市建设历程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建国前古城廓建设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建国后榆林城市建设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建设第31-32页
    2.5 榆林城市规划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城市总体规划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榆林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第34页
    2.6 榆林城市空间演变阶段划分第34-36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6-38页
3 榆林城市空间演变阶段性特征第38-76页
    3.1 单中心集聚阶段(1949年——1969年)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榆林城市空间发展特征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城市空间演变影响要素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“单中心集聚”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及成因第44-46页
    3.2 单中心轴向拓展阶段(1970——1979年)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榆林城市空间发展特征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城市空间演变影响要素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“单中心轴向”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及成因第50-51页
    3.3 单中心跨越发展阶段(1980年——1999年)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榆林城市空间发展特征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城市空间演变影响因素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“单中心跨越式”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及成因第56-58页
    3.4 多中心组团发展阶段(2000年至今)第58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榆林城市空间发展特征第58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城市空间演变影响要素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“多中心组团”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及成因第73-7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4 榆林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要素及驱动力第76-86页
    4.1 榆林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要素第76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地理环境特征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经济发展水平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交通运输条件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政策与规划控制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城市职能规模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社会文化第83页
    4.2 榆林城市空间演变的驱动力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内在动力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外在动力第84-85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85-86页
5 榆林城市空间演变总体特征、动力机制及发展对策第86-100页
    5.1 榆林城市空间演变总体特征第86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城市空间拓展特征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城市交通系统演变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城市工业空间演变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古城空间格局演变第93页
    5.2 榆林城市空间演变动力机制第93-95页
    5.3 榆林城市空间发展对策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于用地结构合理化的空间发展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发展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基于文脉传承的空间发展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空间发展第9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7-100页
6 结论第100-104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100-101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101-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08页
图表目录第108-11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14-116页
致谢第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高阳镇镇域空间结构研究
下一篇:西方文艺复兴绘画名作中建筑图景及其历史价值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