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3-16页 |
1.3.1 有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3页 |
1.3.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对交通信息服务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3.3 现有研究及不足 | 第14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主体框架 | 第16-19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2 主体框架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应用现状 | 第19-30页 |
2.1 国外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应用现状 | 第19-22页 |
2.1.1 美国典型的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—INRIX | 第19-20页 |
2.1.2 欧洲典型的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—TMC | 第20-21页 |
2.1.3 日本典型的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—VICS | 第21-22页 |
2.2 国内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应用现状 | 第22-28页 |
2.2.1 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| 第22-26页 |
2.2.2 私人部门开发应用的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| 第26-28页 |
2.3 国内外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应用现状的经验及启示 | 第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系统的服务功能设计 | 第30-42页 |
3.1 服务功能设计的理论及方法 | 第30-32页 |
3.1.1 服务功能设计的概念 | 第30页 |
3.1.2 服务功能设计的方法及流程 | 第30-32页 |
3.2 系统的用户主体及需求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2.1 用户主体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2.2 信息需求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3 系统服务功能设计 | 第35-40页 |
3.3.1 服务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| 第35-36页 |
3.3.2 系统的服务功能 | 第36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 | 第42-55页 |
4.1 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的总体框架 | 第42-45页 |
4.1.1 系统的逻辑框架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1.2 系统物理框架的构建 | 第43-45页 |
4.2 信息来源与采集 | 第45-48页 |
4.2.1 外部接入 | 第45-46页 |
4.2.2 自行采集 | 第46-47页 |
4.2.3 用户众包 | 第47-48页 |
4.3 信息整合与处理 | 第48-50页 |
4.3.1 信息整合 | 第48页 |
4.3.2 信息处理 | 第48-50页 |
4.4 信息发布 | 第50-53页 |
4.5 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的关键问题及技术 | 第5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系统的运营管理模式 | 第55-63页 |
5.1 政企合作下的商业化运营管理模式的提出 | 第55-58页 |
5.1.1 理论依据 | 第55-57页 |
5.1.2 现实依据 | 第57-58页 |
5.2 政企合作下的商业化运营管理模型 | 第58-62页 |
5.2.1 模型假设 | 第58-59页 |
5.2.2 模型构建 | 第59页 |
5.2.3 运作机制 | 第59-61页 |
5.2.4 优缺点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| 第63页 |
本文创新点 | 第63-64页 |
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