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 言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我国商品住宅概念的发展概述 | 第9-21页 |
1.1 商品住宅“概念”的涵义 | 第9页 |
1.2 商品住宅概念发展的历程 | 第9-21页 |
1.2.1 策划实践活动 | 第10-15页 |
1.2.1.1 单项策划阶段(1993- | 第-19964-11页 |
1.2.1.2 综合策划阶段(1997- | 第11-13页 |
1.2.1.3 复合策划阶段(1999--现阶段) | 第13-15页 |
1.2.2 策划理论研究 | 第15-18页 |
1.2.2.1 策划模式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2.2.2 策划思想总结 | 第16-18页 |
1.2.3 在商品住宅概念的策划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1页 |
1.2.3.1 商品住宅概念策划中建筑师的缺位 | 第18-19页 |
1.2.3.2 以概念策划代替项目策划 | 第19页 |
1.2.3.3 对商品住宅概念的误解、误用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商品住宅概念的类型和作用 | 第21-48页 |
2.1 购房者的购买行为解读 | 第21-25页 |
2.1.1 住宅购买者的决策过程 | 第21-22页 |
2.1.2 影响购房行为的因素分析 | 第22-25页 |
2.1.2.1 购房者的自身因素 | 第22-25页 |
2.1.2.2 住宅产品的属性 | 第25页 |
2.2 商品住宅概念的分类 | 第25-41页 |
2.2.1 围绕住宅实用性或居住者感情需求方面的利益点设计概念 | 第25-29页 |
2.2.2 围绕住宅项目的优势资源设计概念 | 第29-32页 |
2.2.3 围绕住宅的功能、类型设计概念 | 第32-35页 |
2.2.4 围绕住宅的高质量设计概念 | 第35-37页 |
2.2.5 围绕住宅的价值设计概念 | 第37-39页 |
2.2.6 围绕住宅的可信度设计概念 | 第39-41页 |
2.3 商品住宅概念的作用 | 第41-48页 |
2.3.1 概念策划使得住宅产品能够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| 第41-43页 |
2.3.2 以概括、形象、简单的方式来传递楼盘的优势信息 | 第43-44页 |
2.3.3 概念给住宅产品注入了文化附加值 | 第44-45页 |
2.3.4 概念对住宅开发的各项工作起指导和约束作用 | 第45-46页 |
2.3.5 向购房者传达概念主体的核心价值 | 第46-48页 |
第三章 商品住宅概念的策划程序和设计方法 | 第48-62页 |
3.1 市场评估 | 第48-54页 |
3.1.1 宏观市场环境研究 | 第48-50页 |
3.1.2 市场需求调查 | 第50-53页 |
3.1.2.3 住宅需求的变化趋势研究 | 第50-52页 |
3.1.2.4 依据住宅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 | 第52页 |
3.1.2.5 对目客户群需求的调查 | 第52-53页 |
3.1.3 市场竞争状况评估 | 第53-54页 |
3.2 基地评估 | 第54-57页 |
3.2.1 环境基本信息的收集 | 第54-57页 |
3.2.1.1 内部环境基本信息的收集 | 第54-55页 |
3.2.1.2 外部环境基本信息的收集 | 第55-57页 |
3.2.2 土地价值综合分析 | 第57页 |
3.3 市场定位决策 | 第57-59页 |
3.4 商品住宅概念的设计 | 第59-62页 |
3.4.1 商品住宅概念的设计原则 | 第59-60页 |
3.4.2 商品住宅概念的设计策略 | 第60-62页 |
第四章 实现商品住宅概念的支持体系 | 第62-73页 |
4.1 建筑规划和设计对住宅概念的诠释 | 第62-68页 |
4.1.1 案例:港中旅花园设计 | 第62-68页 |
4.2 物业服务和管理对住宅概念的支持 | 第68-71页 |
4.2.2 案例:万科东海岸的“体验式”物业管理模式 | 第68-71页 |
4.3 居住和使用过程对住宅概念的充实 | 第71-73页 |
4.3.1 案例:“果岭里”社区的“柔性空间” | 第71-73页 |
第五章 商品住宅概念对住宅规划设计的影响 | 第73-95页 |
5.1 商品住宅概念对住宅规划的影响 | 第73-81页 |
5.1.1 组团布局 | 第73-75页 |
5.1.2 环境景观设计 | 第75-80页 |
5.1.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| 第80-81页 |
5.2 商品住宅概念对住宅单体设计的影响 | 第81-95页 |
5.2.1 对户型设计的影响 | 第81-90页 |
5.2.2 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| 第90-93页 |
5.2.3 影响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 | 第93-95页 |
第六章 商品住宅概念的未来发展趋势 | 第95-101页 |
6.1 概念策划将始终体现居住者的权益 | 第95-97页 |
6.2 概念的内涵扩大,将包容其他利益 | 第97-98页 |
6.3 概念的策划更加科学 | 第98-99页 |
6.4 概念的使用进一步规范化 | 第99-101页 |
结语 | 第101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5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05-106页 |
后 记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