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| 第10页 |
1.4 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| 第10-11页 |
1.5 论文结构图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个性化的基本问题 | 第12-27页 |
2.1 建筑形象个性化的概念阐述 | 第12-13页 |
2.1.1 建筑形象 | 第12页 |
2.1.2 建筑个性 | 第12-13页 |
2.2 大学校园建筑形象应具备的共性 | 第13-25页 |
2.2.1 整体性 | 第13-15页 |
2.2.2 相对性 | 第15-16页 |
2.2.3 开放性 | 第16-18页 |
2.2.4 文化性 | 第18-20页 |
2.2.5 可识别性 | 第20-21页 |
2.2.6 适宜的尺度 | 第21-23页 |
2.2.7 教导示范性 | 第23-25页 |
2.3 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个性化设计切入点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基于风格、空间等理念方面的校园建筑个性化设计策略及案例分析 | 第27-67页 |
3.1 传统风格的继承与发扬 | 第27-39页 |
3.1.1 美国斯坦福大学 | 第28-30页 |
3.1.2 清华大学西区校园改扩建 | 第30-35页 |
3.1.3 台湾大学新总图书馆,台北,1998 | 第35-36页 |
3.1.4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,上海,2005 | 第36-38页 |
3.1.5 小结 | 第38-39页 |
3.2 地域性的特征 | 第39-50页 |
3.2.1 印度商学院,海德拉邦,2001 | 第40-41页 |
3.2.2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整体改造,杭州,2003 | 第41-45页 |
3.2.3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二期工程,杭州,2007 | 第45-48页 |
3.2.4 印度珀尔时尚学院,斋普尔,2008 | 第48-49页 |
3.2.5 小结 | 第49-50页 |
3.3 原创性的体现 | 第50-60页 |
3.3.1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,上海,2000 | 第51-54页 |
3.3.2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楼,重庆,2004 | 第54-56页 |
3.3.3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,重庆,2006 | 第56-58页 |
3.3.4 关税同盟设计与管理学院,德国埃森,2006 | 第58-59页 |
3.3.5 小结 | 第59-60页 |
3.4 特色空间形体的运用 | 第60-67页 |
3.4.1 台湾元智大学信息图书大楼,中坜,1998 | 第61-62页 |
3.4.2 荷兰特温特大学学生宿舍,恩斯赫德,2008 | 第62-63页 |
3.4.3 梨花女子大学校园中心,首尔,2009 | 第63-64页 |
3.4.4 两个圆形体量的学生宿舍 | 第64-66页 |
3.4.5 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四章 基于细节、技术等建构方面的校园建筑个性化设计策略及案例分析 | 第67-88页 |
4.1 建筑色彩的个性化表达 | 第67-72页 |
4.1.1 朱西厄大学新教学楼,巴黎,2006 | 第67-69页 |
4.1.2 Naim Dangoor 中心威斯敏斯特学院,伦敦,2008 | 第69-70页 |
4.1.3 法国Epinay 学生公寓,Epinay Sur Seine,2009 | 第70-71页 |
4.1.4 小结 | 第71-72页 |
4.2 建筑材料的个性化表达 | 第72-79页 |
4.2.1 乌得勒支大学明纳尔特大楼,荷兰乌得勒支,1997 | 第72-74页 |
4.2.2 音乐教学中心,西班牙圣地亚哥·德·孔波斯特拉,2002 | 第74-75页 |
4.2.3 美国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和餐厅,德州奥斯汀,2008 | 第75-77页 |
4.2.4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,北京,2008 | 第77-78页 |
4.2.5 小结 | 第78-79页 |
4.3 结构特性的个性化表达 | 第79-83页 |
4.3.1 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,东京,2007 | 第80-81页 |
4.3.2 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劳力士学习中心,洛桑,2010 | 第81-82页 |
4.3.3 小结 | 第82-83页 |
4.4 体现生态技术的个性化表达 | 第83-88页 |
4.4.1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,诺丁汉,1999 | 第83-85页 |
4.4.2 英国考文垂大学弗雷德里克·兰切斯特图书馆,考文垂 | 第85-86页 |
4.4.3 小结 | 第86-88页 |
第五章 多元化的建筑形象表达——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起步区规划设计工程实践 | 第88-109页 |
5.1 工程项目简介 | 第88-92页 |
5.1.1 项目背景 | 第88-89页 |
5.1.2 项目选址 | 第89-90页 |
5.1.3 起步区功能布局 | 第90页 |
5.1.4 起步区规划设计特色 | 第90-92页 |
5.2 起步区校园建筑形象控制导则 | 第92-94页 |
5.2.1 校园空间 | 第92-93页 |
5.2.2 重要节点 | 第93页 |
5.2.3 空间界面 | 第93-94页 |
5.2.4 单体建筑形象控制 | 第94页 |
5.2.5 建设时序 | 第94页 |
5.3 起步区校园建筑形象特色分析 | 第94-103页 |
5.3.1 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| 第94-96页 |
5.3.2 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| 第96-97页 |
5.3.3 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 | 第97-98页 |
5.3.4 海运职业学院 | 第98-99页 |
5.3.5 机电工业学校 | 第99-100页 |
5.3.6 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| 第100-101页 |
5.3.7 北区服务及管理综合体建筑群 | 第101-103页 |
5.4 大学校园建筑工程实践——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 | 第103-107页 |
5.4.1 项目简介 | 第103-104页 |
5.4.2 校园建筑形象共性的体现 | 第104-106页 |
5.4.3 校园建筑形象个性的体现 | 第106-107页 |
5.5 实践总结 | 第107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3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13-114页 |
附录 | 第114-133页 |
附录A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模型 | 第114-115页 |
附录B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建筑设计方案效果图 | 第115-119页 |
附录C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建筑施工图 | 第119-133页 |
致谢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