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绪论 | 第13-25页 |
1.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| 第13-14页 |
2. 前人与时贤的相关研究 | 第14-18页 |
3. 理论和视角 | 第18-22页 |
4. 内容和体例 | 第22-23页 |
5. 语料和引证 | 第23-25页 |
上篇 典型的副词关联功能研究 | 第25-75页 |
第一章 新视角下的“关联副词”研究 | 第27-34页 |
1. “关联副词”的界定 | 第27-30页 |
2.“关联副词”研究的新视角 | 第30-33页 |
3.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二章 “却”的语义类型及逆转方式、语用功能 | 第34-45页 |
1. 语义类型 | 第34-38页 |
2.逆转方式 | 第38-41页 |
3. 表达功用 | 第41-44页 |
4. 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广义转让格式中“也”的性质及其连接功能 | 第45-55页 |
1. 凸显与追加 | 第45-49页 |
2. 明示与推理 | 第49-51页 |
3. 单义与多义 | 第51-54页 |
4 .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相继义“就”的延伸关联与凸显关联 | 第55-65页 |
1. 相继义“就”的两种关联功能 | 第55-58页 |
2. 延伸关联与凸显关联的差异 | 第58-61页 |
3. 凸显性“就”的表达功能 | 第61-63页 |
4. “就”凸显关联的认知解释 | 第63-64页 |
5. 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条件性“不x,不y”中“不”的关联功能 | 第65-75页 |
1. 句法与格式 | 第65-68页 |
2. 语义与模式 | 第68-70页 |
3. 语用与功能 | 第70-73页 |
4. 小结 | 第73-75页 |
中篇 扩展的副词衔接功能研究 | 第75-131页 |
第一章 扩展的副词衔接功能 | 第77-89页 |
1. 具有衔接功能的副词 | 第77-79页 |
2. 浮现连接义 | 第79-84页 |
3. 衔接方式 | 第84-86页 |
4.语篇功能 | 第86-87页 |
5. 小结 | 第87-89页 |
第二章 确认性评注副词的衔接功能 | 第89-99页 |
1. 衔接趋向:主观确认 | 第89-92页 |
2. 显性衔接:延伸解注 | 第92-95页 |
3. 衔接标记:引导提示 | 第95-98页 |
4. 小结 | 第98-99页 |
第三章 唯一性限制副词的评注功能与衔接功能 | 第99-109页 |
1. 依附搭配与分布特点 | 第99-102页 |
2. 意外情态与交际功用 | 第102-104页 |
3. 追补转承与衔接功用 | 第104-108页 |
4.结语 | 第108-109页 |
第四章 副词“所幸”的功能、特征及发展 | 第109-121页 |
1. 句法功能及其连用共现 | 第109-112页 |
2.情态特征及其表达功用 | 第112-114页 |
3. 衔接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| 第114-119页 |
4. 小结 | 第119-121页 |
第五章 追补性“当然”的篇章功能 | 第121-131页 |
1. “当然”追补句的界定 | 第121-122页 |
2. 衔接方式与追补类别 | 第122-126页 |
3. 表达功用及功能分化 | 第126-129页 |
4. 小结 | 第129-131页 |
下篇 副词连接功能的演化研究 | 第131-185页 |
第一章 副词连接功能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33-143页 |
1. 结构形式 | 第133-136页 |
2. 语义变化 | 第136-139页 |
3. 认知心理 | 第139-142页 |
4. 小结 | 第142-143页 |
第二章 “不妨”的演化历程与功能扩展 | 第143-153页 |
1. “不妨”的演化历程及动因 | 第143-147页 |
2. “不妨”的主观化及其表达功用 | 第147-149页 |
3. “不妨”的连接化及其篇章功能 | 第149-152页 |
4. 小结 | 第152-153页 |
第三章 “可是”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| 第153-163页 |
1. 从疑问标记到强调标记 | 第153-157页 |
2. 从强调标记到关联标记 | 第157-159页 |
3. “可是”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| 第159-162页 |
4.小结 | 第162-163页 |
第四章 “可见”的关联化及其认知解释 | 第163-174页 |
1. “可见”的关联功能与演化历程 | 第163-168页 |
2. 汉语两类视觉词的共性与差异 | 第168-172页 |
3. 小结 | 第172-174页 |
第五章 自然口语中“就是”的连接功能 | 第174-185页 |
1. “就是”的话语标记功能 | 第175-181页 |
2. 影响“就是”连接功能形成的主要因素 | 第181-183页 |
3. 小结 | 第183-185页 |
结语 | 第185-1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8-196页 |
附录 | 第196-200页 |
后记 | 第200-20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2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