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页
缩略语表第9-10页
1 前言第10-19页
    1.1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介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杀虫晶体蛋白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简介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组氨酸激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应答调节蛋白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5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-19页
2 材料与方法第19-29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基因组序列来源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菌种与质粒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培养基、抗生素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仪器和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1 主要仪器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2 主要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常用溶液与缓冲液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1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液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2 总DNA提取液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3 核酸电泳缓冲液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4 RNA试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5 SDS-PAGE电泳用第23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HKs和RRs预测及结构与功能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DNA体外操作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DNA体外重组操作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苏云金芽胞杆菌染色体DNA的提取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3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4 PCR扩增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RNA操作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1 Trizol提取RNA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2 测RNA质量抽提的质量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3 RT-PCR步骤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蛋白质SDA-PAGE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.1 SDS-PAGE样品及凝胶的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.2 电泳、染色及脱色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目的基因的克隆、表达和纯化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1 yycG、yycH、yycI、yycF基因的克隆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2 YycG、YycH、YycI基因的表达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3 YycG、YycH、YycI蛋白纯化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细菌双杂交实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.1 细菌双杂交中质粒和载体的构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.2 细菌双杂交检测蛋白-蛋白相互作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Pull-down实验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yycF过表达实验第28-29页
3 结果与分析第29-49页
    3.1 苏云金芽胞杆菌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苏云金芽胞杆菌双组分系统的多样性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苏云金芽胞杆菌HKs的结构域组成及其分类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苏云金芽胞杆菌RRs的结构域组成及其分类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苏云金芽胞杆菌TCS的功能预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苏云金芽胞杆菌TCS的调控网络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小结第34-35页
    3.2 yycG、yycF、yycH和yycI的基因克隆、原核表达和纯化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yycG、yycH和yycI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YycG、YycH和YycI的表达和纯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小结第38-39页
    3.3 YycG、YycH和YycI之间的物理作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YycH、YycI与YycG的物理作用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小结第39-40页
    3.4 细菌双杂交实验分析YycG与YycH、YycI的相互作用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细菌双杂交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YycG与YycH、YycI的相互作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小结第44页
    3.5 应答蛋白YycF在BMB171中的过表达研究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yycF过表达载体构建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原始BMB171菌株和过表达重组菌株的RT-PCR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原始菌株和过表达重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原始BMB171菌株和过表达重组菌株的比较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小结第48-49页
4 总结与讨论第49-52页
    4.1 总结第49-50页
    4.2 讨论第50-51页
    4.3 下一步工作设想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附录第6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华鲟抗菌肽HEPCIDIN的克隆、表达及其抗菌活性分析
下一篇:短尾类系统发生和谱系年代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