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3页 |
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框架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的目标及方法 | 第12页 |
1.5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住房保障相关理论 | 第13-16页 |
2.1 住房保障基本概念 | 第13-14页 |
2.1.1 住房保障 | 第13页 |
2.1.2 住房保障制度 | 第13-14页 |
2.2 住房保障基础理论 | 第14-16页 |
2.2.1 市场失灵理论 | 第14页 |
2.2.2 政府干预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3 收入分配理论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我国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 | 第16-23页 |
3.1 廉租房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8页 |
3.1.1 廉租房保障对象政策界定不明确 | 第16页 |
3.1.2 廉租房的房源不足 | 第16-17页 |
3.1.3 廉租房的建设资金投入不够 | 第17页 |
3.1.4 廉租房的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尚待完善 | 第17-18页 |
3.2 公租房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0页 |
3.2.1 公租房的供应量太小 | 第18-19页 |
3.2.2 公租房的保障对象界定模糊不清 | 第19页 |
3.2.3 公租房的融资渠道单一 | 第19页 |
3.2.4 公租房的保障方式单一 | 第19-20页 |
3.3 经济适用房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3页 |
3.3.1 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总量不足 | 第20-21页 |
3.3.2 经济适用房的资格审查不严 | 第21页 |
3.3.3 经济适用房建设标准不严 | 第21页 |
3.3.4 经济适用房的选址郊区化 | 第21-22页 |
3.3.5 经济适用房在各地发展不均衡 | 第22页 |
3.3.6 经济适用房缺乏退出机制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我国住房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3-27页 |
4.1 国家投资住房保障的财力不足 | 第23页 |
4.1.1 中央财政预算中的住房保障资金投入较少 | 第23页 |
4.1.2 地方住房保障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| 第23页 |
4.2 国家住房保障机制不健全 | 第23-25页 |
4.2.1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法规缺位 | 第23-24页 |
4.2.2 我国住房保障体制的总体目标不够明确 | 第24页 |
4.2.3 我国住房保障的实施机构体系不健全 | 第24-25页 |
4.3 政府作为住房保障的主体应有的作用发挥不够 | 第25-27页 |
4.3.1 政府对其行使住房保障职责的认识不清 | 第25页 |
4.3.2 政府未能正确引导居民的住房消费观念 | 第25页 |
4.3.3 政府未能为住房保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| 第25-26页 |
4.3.4 政府对住房保障的宏观调控不力 | 第26页 |
4.3.5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住房保障的监管不力 | 第26-27页 |
第五章 解决我国住房保障问题的建议 | 第27-30页 |
5.1 不断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| 第27-28页 |
5.1.1 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 | 第27页 |
5.1.2 我国住房政策的基本目标要与分阶段目标相协调 | 第27页 |
5.1.3 妥善解决各种特殊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 | 第27-28页 |
5.2 不断健全我国的住房保障机制 | 第28页 |
5.2.1 形成保障水平层次性和手段多元化的住房保障机制 | 第28页 |
5.2.2 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| 第28页 |
5.3 加强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职能作用 | 第28-30页 |
5.3.1 政府要对住房市场进行适度干预 | 第28-29页 |
5.3.2 政府要扩大住房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 | 第29页 |
5.3.3 政府要根据不同的住房发展阶段合理选择住房保障方式 | 第29页 |
5.3.4 政府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 | 第29-3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致谢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