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9-19页 |
一、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| 第9-13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三、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四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五、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8页 |
第一节 相关理论及概念的阐述 | 第19-24页 |
一、系统论 | 第19-20页 |
二、协同学 | 第20-21页 |
三、协调与协调发展 | 第21-23页 |
四、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模型建立 | 第24-28页 |
一、功效函数及协调函数 | 第24-26页 |
二、协调发展水平模型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 | 第28-36页 |
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| 第28-33页 |
一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| 第28-29页 |
二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| 第29-33页 |
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| 第33-36页 |
一、指标的选取 | 第33-35页 |
二、指标的确定及分类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典型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| 第36-47页 |
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36-39页 |
一、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 | 第36-38页 |
二、研究区域之间的联系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资料收集 | 第39-42页 |
一、可获得性数据处理 | 第39-40页 |
二、部分缺失数据处理 | 第40页 |
三、数据整理 | 第40-42页 |
第三节 数据计算及结论 | 第42-47页 |
一、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| 第42-44页 |
二、数据计算 | 第44-46页 |
三、回归分析 | 第46页 |
四、结论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原因探析 | 第47-58页 |
第一节 研究区域的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7-51页 |
一、丽江数据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7-49页 |
二、大理数据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9-50页 |
三、丽江和大理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原因分析 | 第51-55页 |
一、定量分析 | 第51-52页 |
二、定性分析 | 第52-55页 |
第三节 政策建议 | 第55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