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必要性 | 第7-8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1.2.1 景区火灾概况 | 第8页 |
1.2.2 国内森林景区防火经验 | 第8-10页 |
1.2.3 国外森林景区防火经验 | 第10-11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风景名胜区火灾研究与分析 | 第12-19页 |
2.1 风景名胜区火灾的因素分析 | 第12-14页 |
2.1.1 客体因素 | 第12-13页 |
2.1.2 地理环境因素 | 第13-14页 |
2.1.3 人为因素 | 第14页 |
2.2 风景名胜区火灾防治措施的探讨 | 第14-19页 |
2.2.1 要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| 第14-15页 |
2.2.2 建章立制,加强消防意识 | 第15页 |
2.2.3 改善景区自身的防火条件 | 第15页 |
2.2.4 加强景区内各种活动的用火管理 | 第15-16页 |
2.2.5 加强电气火灾的预防 | 第16页 |
2.2.6 加强避雷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| 第16-17页 |
2.2.7 设置消防供水系统 | 第17页 |
2.2.8 设置森林防火监控体系和通讯系统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防火措施研究 | 第19-61页 |
3.1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| 第19-34页 |
3.1.1 景区地理自然环境 | 第19-24页 |
3.1.2 人文景观 | 第24-26页 |
3.1.3 景区建设 | 第26-33页 |
3.1.4 景区管理机构 | 第33-34页 |
3.2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防火的重要性 | 第34-35页 |
3.3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火灾因素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3.1 景区客体因素 | 第35-36页 |
3.3.2 地理环境因素 | 第36-37页 |
3.3.3 人为因素 | 第37页 |
3.4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防火措施的应用 | 第37-58页 |
3.4.1 注重宣传,充分认识森防工作的重要性 | 第37-38页 |
3.4.2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贯彻 | 第38-42页 |
3.4.3 强化责任,增强森防联防体系的战斗力 | 第42-43页 |
3.4.4 建设和完善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森林消防监控系统 | 第43-48页 |
3.4.5 完善景区防雷系统 | 第48-57页 |
3.4.6 更新完善消防设施 | 第57页 |
3.4.7 严格管理,确保森防工作落到实处 | 第57-58页 |
3.5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防火措施需完善的方面 | 第58-61页 |
3.5.1 对景区森林消防供水管道进行改造 | 第58-59页 |
3.5.2 建设雷电预警预报系统 | 第59-60页 |
3.5.3 在主要建筑物中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| 第60-61页 |
第4章 总结 | 第61-63页 |
4.1 风景名胜区的防火措施 | 第61页 |
4.2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防火措施的应用 | 第61-62页 |
4.3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防火措施需完善的方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附件 | 第66-67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