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前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中国基金行业概况 | 第8-13页 |
1.1 历史和现状 | 第8-9页 |
1.2 持有人结构的变化 | 第9-10页 |
1.3 规模差异大 | 第10-11页 |
1.4 业绩分化日趋明显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美国基金业发展状况可作为行业发展参考 | 第13-19页 |
2.1 美国基金行业的状况 | 第13-15页 |
2.1.1 基金产品和规模发展快 | 第13-14页 |
2.1.2 美国各类产品数量丰富 | 第14-15页 |
2.2 美国基金行业的创新 | 第15-17页 |
2.2.1 运用规模策略创造竞争优势 | 第15页 |
2.2.2 养老金改革推动基金产品及业务创新 | 第15-16页 |
2.2.3 另类投资对基金产品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 | 第16页 |
2.2.4 基金销售变革促成产品创新 | 第16-17页 |
2.2.5 做大海外市场投资 | 第17页 |
2.3 美国基金行业壮大的原因 | 第17-19页 |
2.3.1 监管体系强大,监管严格执行 | 第17页 |
2.3.2 投资者教育工作十分充分 | 第17-18页 |
2.3.3 相对开放的基金业市场 | 第18页 |
2.3.4 多种基金销售渠道并举,方便申赎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中国基金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| 第19-39页 |
3.1 投资人对公募基金信心在减弱 | 第19页 |
3.2 渠道拥挤、产品结构相似、费率过高 | 第19-23页 |
3.2.1 渠道拥挤,急需多元化,降低费率 | 第19-21页 |
3.2.2 产品多元化,但实际运作策略无差异 | 第21-22页 |
3.2.3 申购赎回比重出现两极分化,但是总体偏小 | 第22页 |
3.2.4 基金费率较高 | 第22-23页 |
3.3 公司内部管理上问题较多 | 第23-28页 |
3.3.1 人才匮乏,流动性大 | 第23-25页 |
3.3.2 薪酬激励机制不到位 | 第25-27页 |
3.3.3 投资决策流程不规范 | 第27-28页 |
3.3.4 合规和风控问题 | 第28页 |
3.4 外部环境、制度法规问题 | 第28-39页 |
3.4.1 短期排名和价值投资的矛盾 | 第28-30页 |
3.4.2 价值投资理念在国内虽倡导但尚不可行 | 第30-31页 |
3.4.3 较高的最低仓位限制尴尬 | 第31-32页 |
3.4.4 基金在金融产业链中的弱势 | 第32-33页 |
3.4.5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环境有待完善 | 第33-34页 |
3.4.6 违法成本低,利益输送依然存在 | 第34-36页 |
3.4.7 契约型基金制度框架下的缺失 | 第36-38页 |
3.4.8 投资范围局限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当前环境下的解决思路 | 第39-52页 |
4.1 从规模和相对排名考核转向中长期收益率考核 | 第39页 |
4.2 发展第三方销售渠道、产品多元化、降低费率 | 第39-43页 |
4.2.1 发展多元化销售渠道,建立金融电子商务平台 | 第39-40页 |
4.2.2 鼓励各种创新,丰富产品线和投资模式 | 第40-42页 |
4.2.3 注重创新和回报率,吸引投资者,加大申购赎回比重 | 第42页 |
4.2.4 降低费率,吸引投资者,扩大规模 | 第42-43页 |
4.3、强化内部治理,苦练内功 | 第43-47页 |
4.3.1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,营造良好的公司氛围 | 第43-44页 |
4.3.2 建立优秀的薪酬激励机制 | 第44-45页 |
4.3.3 决策流程必须科学,必须坚决执行 | 第45页 |
4.3.4 投资团队内部建立一个资源公开体系 | 第45-46页 |
4.3.5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,查漏补缺 | 第46-47页 |
4.4 改善外部环境、完善法制、加强监管、放松管制 | 第47-51页 |
4.4.1 改变排名机制,改变排名周期 | 第47页 |
4.4.2 适当放低最低仓位限制 | 第47-48页 |
4.4.3 提高违法成本,保持高压打击利益输送和内幕交易 | 第48页 |
4.4.4 推动基金协会的成立,更好地发挥自律服务的功能 | 第48-49页 |
4.4.5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| 第49页 |
4.4.6 弥补契约型公司框架的缺陷 | 第49-50页 |
4.4.7 投资标的多元化,拓展海外市场 | 第50-51页 |
4.5 加大养老基金的发展规模,吸引长期资金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