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1-14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3.2 技术路线图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秦岭山区公路隧道进出口段路面温度场计算模型 | 第14-29页 |
2.1 隧道进出口段路面温度场影响因素 | 第14-20页 |
2.1.1 自然因素 | 第14-19页 |
2.1.2 设计因素 | 第19-20页 |
2.2 路面温度场基本理论及控制方程 | 第20-22页 |
2.2.1 温度场基本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路面温度场控制方程 | 第21-22页 |
2.3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 | 第22-27页 |
2.3.1 隧道外路表边界条件 | 第23-26页 |
2.3.2 隧道内路表边界条件 | 第26-27页 |
2.4 计算过程控制及求解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秦岭山区公路隧道进出口段典型路面结构温度场研究 | 第29-66页 |
3.1 典型路面温度场模型建立 | 第29-37页 |
3.1.1 典型结构 | 第29-30页 |
3.1.2 模型尺寸 | 第30-31页 |
3.1.3 各结构层材料热学参数 | 第31-32页 |
3.1.4 边界条件 | 第32-37页 |
3.2 典型路面温度场及温度梯度变化特性分析 | 第37-45页 |
3.2.1 温度分布特性 | 第37-41页 |
3.2.2 温度梯度分布特性 | 第41-45页 |
3.3 影响温度场变化特性的自然因素分析 | 第45-58页 |
3.3.1 季节变化的影响 | 第45-53页 |
3.3.2 洞内风速的影响 | 第53-58页 |
3.4 基于温度场分布特性的隧道进出口段过渡段长度确定 | 第58-64页 |
3.4.1 基于温度纵向变化的过渡段长度确定 | 第58-61页 |
3.4.2 基于温度梯度纵向变化的过渡段长度确定 | 第61-6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四章 不同路面结构下隧道进出口过渡段温度场变化特性分析 | 第66-90页 |
4.1 对比结构的选取 | 第66-67页 |
4.2 路面结构组合对温度场纵向分布特性的影响 | 第67-78页 |
4.2.1 温度分布特性 | 第67-74页 |
4.2.2 温度梯度分布特性 | 第74-78页 |
4.3 路面结构厚度对温度场纵向过渡段分布特性的影响 | 第78-85页 |
4.3.1 C40 水泥混凝土下面层 | 第78-84页 |
4.3.2 其它结构层厚度 | 第84-85页 |
4.4 基于温度场纵向分布特性的隧道进出口段路面结构组合选取 | 第85-88页 |
4.4.1 路面结构 | 第85-87页 |
4.4.2 结构层厚度 | 第87-8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| 第90-92页 |
5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90-91页 |
5.2 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5页 |
致谢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