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各种桥梁论文--桥梁:按结构分论文--悬索桥论文

超大跨悬索桥抗震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地震震害第9页
    1.2 悬索桥发展历程第9-12页
    1.3 超大跨悬索桥展望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我国超大跨悬索桥建设与规划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超大跨悬索桥建设与规划第12-13页
    1.4 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大跨径桥梁抗震设计实用方法第14页
    1.5 超大跨悬索桥抗震研究的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-17页
第二章 桥梁抗震及悬索桥设计计算基本理论第17-33页
    2.1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静力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反应谱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动态时程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2.2 桥梁抗震设计影响因素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阻尼问题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非线性问题第21页
    2.3 桥梁减隔震设计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减隔震控制措施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减隔震装置第23-24页
    2.4 悬索桥设计计算基本理论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弹性理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挠度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有限位移理论第27页
    2.5 悬索桥总体设计第27-29页
    2.6 超大跨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2000m 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3000m 跨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第30-33页
第三章 超大跨悬索桥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第33-72页
    3.1 地震波特性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3.2 2000M 跨悬索桥时程分析第3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顺桥向激励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横桥向激励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竖向激励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正交分量组合第44-47页
    3.3 3000M 跨悬索桥时程分析第47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顺桥向激励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横桥向激励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竖向激励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正交分量组合第53-56页
    3.4 跨径对比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3.5 参数分析第5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边跨-中跨之比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主缆刚度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中央扣的设置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加劲梁刚度第67-7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第四章 结构形式变化及长周期地震动影响分析第72-84页
    4.1 吊索形式第72-75页
    4.2 缆索形式第75-78页
    4.3 长周期地震动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长周期地震动震害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长周期地震动发生机理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地震响应分析第79-8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3-84页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84-86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4页
    5.2 建议第84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88页
致谢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隧道结构健康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
下一篇:秦岭山区公路隧道进出口段路面温度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