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序言 | 第9-13页 |
1.1 文章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1.1.1 文章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文章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1.2 价格指数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关于价格指数体系内部关系的研究 | 第10页 |
1.2.2 关于价格指数体系与外在因素关系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3 文章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1 文章的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3.2 文章的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文章的创新点 | 第13页 |
2 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| 第13-20页 |
2.1 模型建立的宏观经济理论 | 第13-16页 |
2.1.1 通货膨胀的成因 | 第13-15页 |
2.1.2 货币政策 | 第15-16页 |
2.1.3 价格传导规律 | 第16页 |
2.2 定量方法的选择与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| 第16-20页 |
2.2.1 价格指数体系内部关系分析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2 价格指数体系与外在影响因素关系研究与联立方程模型 | 第18-20页 |
3 价格指数体系内部关系研究 | 第20-33页 |
3.1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的预处理 | 第20-22页 |
3.1.1 指标的选取 | 第20-21页 |
3.1.2 数据的预处理 | 第21-22页 |
3.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| 第22页 |
3.3 协整检验 | 第22-24页 |
3.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| 第24-25页 |
3.5 VAR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 | 第25-26页 |
3.6 脉冲响应分析 | 第26-32页 |
3.6.1 GR_CPI 对四种价格指数冲击的响应 | 第27-29页 |
3.6.2 GR_PPI 对四种价格指数冲击的响应 | 第29-30页 |
3.6.3 GR_RPI 对四种价格指数冲击的响应 | 第30-31页 |
3.6.4 GR_MPI 对四种价格指数冲击的响应 | 第31-32页 |
3.7 小结 | 第32-33页 |
4 价格指数体系外在因素分析 | 第33-43页 |
4.1 影响因素的介绍 | 第33-35页 |
4.1.1 宏观经济理论 | 第33-34页 |
4.1.2 价格传导规律 | 第34页 |
4.1.3 VAR(2)模型结论 | 第34-35页 |
4.2 联立方程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7页 |
4.3 模型的结论与分析 | 第37-40页 |
4.4 政策模拟 | 第40-43页 |
4.4.1 情景分析 1——GDP 增速下降 1%的政策模拟效果 | 第40-41页 |
4.4.2 情景分析 2——M2增速下降 15%的政策模拟效果 | 第41-42页 |
4.4.3 情景分析 3——GIV 增速下降 1%的政策模拟效果 | 第42页 |
4.4.4 情景分析 4——WP 增速下降 1%的政策模拟效果 | 第42-43页 |
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| 第43-48页 |
5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43-44页 |
5.1.1 价格指数体系内部关系研究小结 | 第43-44页 |
5.1.2 价格指数体系与外在影响因素关系研究小结 | 第44页 |
5.2 对策建议 | 第44-48页 |
5.2.1 加强价格监测、预测;建立价格预警机制 | 第44-45页 |
5.2.2 贯彻、落实科学发展观;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| 第45-46页 |
5.2.3 采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,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| 第46-47页 |
5.2.4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工资水平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4页 |
附录A 建模所用价格指数原始数据 | 第51-52页 |
附录B 建模所用宏观经济变量原始数据 | 第52-5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54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