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居住区规划论文

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--以天津地区为例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缘起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我国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老年人的相关概念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居住区的概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户外交往空间的概念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、框架与方法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框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1.5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其研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国外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研究趋势第21-22页
第二章 天津地区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2-36页
    2.1 天津地区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调查第22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天津地区居住区调查对象的选择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调查方式与调查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调查内容第24-30页
    2.2 调查结果分析与问题总结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户外交往空间现状问题总结第31-36页
第三章 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第36-48页
    3.1 老年人的生理、心理特征分析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老年人特征与户外交往空间的关系第40-41页
    3.2 老年人的交往活动特性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老年人交往活动的类型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内容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老年人交往活动的范围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老年人交往活动特性与户外交往空间的关系第44页
    3.3 地域气候条件对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影响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天津地区地域气候条件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气候条件对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影响第45-48页
第四章 天津万科水晶城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经验借鉴第48-58页
    4.1 项目概述第48-49页
    4.2 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内容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形式的交往空间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合理舒适的服务设施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优美宜人的绿化环境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关爱老年人的细节设计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符合气候条件的空间设计第55-56页
    4.3 经验的总结与借鉴第56-58页
第五章 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第58-76页
    5.1 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基本要求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设计目标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设计原则第58-59页
    5.2 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基本元素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区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空间要素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道路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绿化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公共服务设施第63-64页
    5.3 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方法第6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老年人休憩空间设计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老年人活动空间设计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老年人交通空间设计第71-76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-79页
    6.1 课题结论第76-77页
    6.2 发展与展望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规划设计师的责任心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政府政策的扶持及法规的完善第78-79页
附录第79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7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87-88页
致谢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燃料成分对柴油机颗粒物微观物理特性及氧化活性的影响
下一篇:基于运行能效比的空调系统节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