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.1 香格里拉热 | 第12-13页 |
1.1.2 重视遗产保护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目的 | 第14页 |
1.2.2 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 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 本研究课题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.1 课题创新点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的方法 | 第16页 |
1.5 研究的内容及论文框架 | 第16-18页 |
1.5.1 研究的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5.2 论文框架 | 第17-18页 |
1.6 概念界定 | 第18-20页 |
1.6.1 独克宗、建塘、香格里拉、中甸、迪庆相互关系 | 第18页 |
1.6.2 艺术、建筑、建筑艺术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独克宗古城建筑形成与发展 | 第20-34页 |
2.1 独克宗古城概述 | 第20-22页 |
2.2 自然环境因素 | 第22-23页 |
2.2.1 地理 | 第22页 |
2.2.2 气候 | 第22页 |
2.2.3 资源 | 第22-23页 |
2.3. 社会历史因素 | 第23-26页 |
2.3.1 政权力量更替 | 第23-25页 |
2.3.2 茶马互市贸易影响 | 第25-26页 |
2.4 人文因素 | 第26-30页 |
2.4.1 族群 | 第27-29页 |
2.4.2 宗教 | 第29-30页 |
2.5 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 | 第30-31页 |
2.5.1 自然环境 | 第30-31页 |
2.5.2 经济技术 | 第31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 独克宗古城建筑空间艺术 | 第34-50页 |
3.1 建筑空间是建筑艺术的载体 | 第34页 |
3.2 聚落空间格局 | 第34-35页 |
3.2.1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| 第34-35页 |
3.2.2 八瓣莲花的宗教情感 | 第35页 |
3.3 街巷空间布置 | 第35-40页 |
3.3.1 街道 | 第36-39页 |
3.3.2 公共活动空间 | 第39-40页 |
3.4 平面布置 | 第40-43页 |
3.4.1 功能对空间的限定 | 第41-42页 |
3.4.2 信仰精神——以中柱为中心 | 第42-43页 |
3.4.3 建筑平面空间结构 | 第43页 |
3.4.4 平面布局的主从表现 | 第43页 |
3.5 立体空间 | 第43-46页 |
3.5.1 形体 | 第45页 |
3.5.2 尺度 | 第45-46页 |
3.5.3 比例 | 第46页 |
3.6 公共建筑空间 | 第46-50页 |
3.6.1 大龟山 | 第46-48页 |
3.6.2 藏公堂 | 第48-49页 |
3.6.3 百鸡寺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独克宗古城建筑装饰艺术 | 第50-66页 |
4.1 古城建筑装饰类别 | 第50-53页 |
4.1.1 门饰 | 第50-51页 |
4.1.2 柱饰 | 第51-52页 |
4.1.3 窗饰 | 第52-53页 |
4.1.4 壁画装饰 | 第53页 |
4.2 装饰图案 | 第53-58页 |
4.2.1 图腾崇拜 | 第54-55页 |
4.2.2 佛教图案 | 第55-56页 |
4.2.3 抽象几何图案 | 第56页 |
4.2.4 植物图案 | 第56-57页 |
4.2.5 具有汉文化意识纹样 | 第57页 |
4.2.6 图型艺术表现形式 | 第57-58页 |
4.3 色彩 | 第58-60页 |
4.3.1 色彩的情感表现 | 第58页 |
4.3.2 建筑整体色彩风格体系 | 第58-59页 |
4.3.3 色彩的象征性 | 第59-60页 |
4.4 材料与质感 | 第60-62页 |
4.4.1 材料 | 第60页 |
4.4.2 质感 | 第60-62页 |
4.5 装饰手法 | 第62-63页 |
4.5.1 雕刻 | 第62页 |
4.5.2 彩绘 | 第62-63页 |
4.6 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| 第63-64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独克宗古城建筑造型艺术 | 第66-72页 |
5.1 建筑造型的概念 | 第66页 |
5.2 建筑造型艺术的原则与审美特征 | 第66-67页 |
5.3 色彩与造型 | 第67页 |
5.4 独克宗古城建筑造型的艺术特点 | 第67-71页 |
5.4.1 “闪片”屋顶 | 第67-68页 |
5.4.2 梯形外墙 | 第68-69页 |
5.4.3 小窗 | 第69-70页 |
5.4.4 低矮的门 | 第70-71页 |
5.5 建筑造型艺术的文化内涵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独克宗古城保护与发展思考 | 第72-80页 |
6.1 古城的价值 | 第72-73页 |
6.1.1 历史价值 | 第72页 |
6.1.2 艺术价值 | 第72-73页 |
6.1.3 现代商业价值 | 第73页 |
6.2 古城现状分析 | 第73-76页 |
6.2.1 地域文化不明显 | 第74-75页 |
6.2.2 千篇一律的重建建筑 | 第75页 |
6.2.3 风格不协调的新建建筑 | 第75-76页 |
6.2.4 更改的构件 | 第76页 |
6.3 古城和谐发展典型案例 | 第76-77页 |
6.4 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| 第77-79页 |
6.4.1 独克宗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| 第77-78页 |
6.4.2 独克宗古城发展 | 第78-79页 |
6.5 小结 | 第79-80页 |
结语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8页 |
附录A | 第88-90页 |
附录B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