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演变规律

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14页
1. 引言第14-25页
   ·玉米生产的基本情况第14页
   ·50 年代以来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第14-16页
     ·1950 年代农家种和品种间杂交种时代第14-15页
     ·1960 年代双交种时代第15页
     ·1970 年代后单交种的发展第15-16页
   ·国内外玉米品种(自交系)改良的研究第16-21页
     ·玉米遗传产量增益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杂交种农艺性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杂交种对生物/非生物逆境的抗性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玉米自交系的改良第20-21页
   ·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第21-24页
     ·杂种优势的机理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杂种优势的利用第22页
     ·杂种优势与玉米生产第22-2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意义第24-25页
2. 材料与方法第25-29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25-27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27页
   ·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28-29页
3. 结果与分析第29-64页
   ·我国玉米遗传产量改良及玉米育种对总产量增益的贡献率第29-34页
     ·1970-2000 年代我国玉米遗传产量增益评估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耐密改良对我国玉米产量增益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抗逆性改良对我国玉米遗传产量增益的影响第32页
     ·我国玉米育种对总产量增益的贡献率第32-34页
   ·1950-2000 年代我国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第34-46页
     ·1950-2000 年代我国玉米产量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·伴随着玉米遗传产量增益主要农艺性状所发生的变化第38-46页
   ·1970-2000 年代我国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第46-56页
     ·玉米自交系的产量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第47-56页
   ·1970-2000 年代杂种优势第56-64页
     ·1970-2000 年代产量杂种优势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·自交系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第58-64页
4. 讨论第64-83页
   ·我国玉米遗传产量增益速率及贡献率第64-67页
     ·遗传产量增益速率第64-65页
     ·遗传贡献率的计算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我国玉米的抗逆性改良第66-67页
   ·1950-2000 我国玉米品种分析第67-76页
     ·我国玉米品种产量分析第67-72页
     ·1950-2000 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变化第72-76页
   ·1970-2000 我国玉米品种的亲本自交系第76-79页
     ·玉米自交系的产量第76页
     ·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第76-79页
   ·杂种优势分析第79-83页
     ·产量杂种优势的趋势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·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第80-83页
5 结论第83-85页
   ·1970-2000 年代我国玉米遗传产量增益第83页
   ·1950-2000 我国玉米品种演变趋势第83页
   ·1970-2000 年代我国玉米自交系演变趋势第83-84页
   ·1970-2000 年代单交种产量及其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变化趋势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97页
致谢第97-98页
作者简介第98页
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98-99页
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氮互作对小麦谷蛋白亚基以及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调控
下一篇: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