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

政务微博建设对策研究--以监察政务微博为例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一、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(二) 研究综述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 有关政务微博的相关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 有关微博问政的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 有关政务微博的传播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(四) 论文结构安排第17-18页
    (五)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18-19页
二、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第19-24页
    (一) 微博与政务微博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微博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 政务微博第20-21页
    (二) 公民社会理论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公民社会演进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公民社会要素及价值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公民社会理论的指导意义第23-24页
三、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——以监察政务微博为调查对象第24-38页
    (一) 政务微博起源第24页
    (二) 政务微博现状分析——以监察政务微博为例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务微博规模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 政务微博活跃度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 政务微博传播行为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(三) 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 覆盖率低,定位不清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功能单一,关注少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 运行体制不规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 内容刻板,文风杂乱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 社会服务效果不佳第33-34页
    (四) 问题成因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务微博管理机制不健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 中国传统体制的束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公众对政务微博认识理念滞后第36-38页
四、完善政务微博的对策建议第38-46页
    (一) 提高政务微博使用技巧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明确微博职能定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 掌握微博发布时间规律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 提高微博话语表达技巧第39-40页
    (二) 规范微博运行管理体制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 规范微博命名和管理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 严格微博实名认证第42页
    (三) 完善微博改革配套机制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完善微博监督机制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完善微博考评和激励机制第43-44页
    (四) 构建微博长效互动机制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实现微博线上问题线下解决的完美结合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 综合政务微博及其他电子政务手段,实现政务整合发展第44-46页
五、总结与展望第46-48页
    (一) 研究总结第46页
    (二) 研究展望第46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公平正义的行政程序及其立法研究
下一篇:5W传播理论视角下的廉政文化进校园研究--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