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W传播理论视角下的廉政文化进校园研究--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导论 | 第10-17页 |
(一) 研究缘起 | 第10-11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1-12页 |
2.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2-14页 |
3. 小结 | 第14页 |
(三) 研究方法、写作框架与创新之处 | 第14-17页 |
1.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 写作框架 | 第15页 |
3. 创新之处 | 第15-17页 |
一、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相关理论阐释 | 第17-23页 |
(一) 廉政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1. 廉政文化 | 第17页 |
2. 廉政文化建设 | 第17-18页 |
(二) 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内容及其必要性 | 第18-19页 |
1. 廉政文化进校园内容 | 第18页 |
2. 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分析 | 第18-19页 |
(三) 5W传播理论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契合性阐释 | 第19-23页 |
1. 5W传播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 廉政文化进校园—典型的大众文化传播 | 第20-21页 |
3. 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要素—5个W缺一不可 | 第21-23页 |
二、江夏区廉政文化进校园分析 | 第23-36页 |
(一) 控制分析(即传播者分析) | 第25-26页 |
1. 教育局及相关职能部门是根本主体 | 第25页 |
2. 党员干部及广大教职工是第二大主体 | 第25-26页 |
(二) 内容分析 | 第26-28页 |
1. 党员干部层面:“五个一”活动 | 第26-27页 |
2. 教师层面:“三个一”活动 | 第27页 |
3. 学生层面:“六个一”活动 | 第27-28页 |
(三) 媒介分析 | 第28-30页 |
1. 纸质媒体 | 第29页 |
2. 新媒体 | 第29-30页 |
3. 组织媒介 | 第30页 |
(四) 受众分析 | 第30-31页 |
1. 党员干部 | 第30-31页 |
2. 教师 | 第31页 |
3. 中小学生 | 第31页 |
(五) 绩效与问题分析 | 第31-36页 |
1. 绩效分析 | 第31-34页 |
2. 问题分析 | 第34-36页 |
三、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举措探讨 | 第36-43页 |
(一) 在传播主体方面,加强领导和保障 | 第36-37页 |
1. 统筹协调,加强组织领导 | 第36页 |
2. 加大投入,完善保障机制 | 第36-37页 |
(二) 在内容方面,兼顾吸收和创新 | 第37-39页 |
1. 以受众为导向,体现多样化和针对性 | 第37-38页 |
2. 吸收国内外廉政文化进校园先进经验 | 第38页 |
3. 促进廉政文化作品的创作 | 第38-39页 |
(三) 在渠道及媒介方面,充分利用媒体和平台 | 第39-40页 |
1. 充分利用校园媒体 | 第39页 |
2. 加强廉政文化活动阵地建设 | 第39-40页 |
(四) 在受众方面,注重对象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| 第40-41页 |
1. 注重对象的差异性 | 第40页 |
2. 注重受众的层次性 | 第40-41页 |
(五) 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,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| 第41-43页 |
1. 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 | 第41页 |
2. 完善激励与评估机制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