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文教区规划论文

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大学城校园景观营造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对全球化与地域文化的思考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对景观独特性与地域文化的思索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对中国大学新校区景观建设现状的反思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促进重庆大学城特色校园景观的建设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丰富重庆大学城的文化内涵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促进重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11-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成果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成果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创新之处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不足之处第14页
    1.6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4-16页
2 相关概念的理论研究第16-26页
    2.1 地域文化的理论解析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域文化的相关概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域文化的内涵特征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关系分析第18页
    2.2 大学校园景观概述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大学校园景观的相关概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大学校园景观的内涵特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大学校园景观的角色转变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景观的关系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域文化对大学校园景观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学校园景观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22页
    2.4 彰显地域文化风采的大学校园景观构成分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大学校园中的显性景观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大学校园中的隐性景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显性景观与隐性景观的关系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3 重庆大学城校园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第26-56页
    3.1 重庆地域文化要素解读分析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影响因素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构成要素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外在表现分析第28-31页
    3.2 重庆大学城概况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建设背景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区位条件第31-32页
    3.3 大学城校园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达现状调查第3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重庆大学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重庆师范大学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重庆医科大学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重庆科技大学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四川美术学院第43-46页
    3.4 大学城校园景观在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校园中心景观区原始地形地貌的保护与利用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山地建筑空间的营造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重庆本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学校人文校史的体现第49-50页
    3.5 大学城校园景观在地域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对校园自然地形地貌的尊重不够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校园内重庆地方材料使用较少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建筑风貌的地域性特征不够明显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重庆地域历史文化展现不足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校园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校园荣誉感不够突显第53页
    3.6 影响大学城校园景观地域文化建设的因素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全球化的冲击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现代技术条件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大学校园的功能转变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6 校园文化主体的局限性第55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4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大学城校园景观营造探讨第56-76页
    4.1 传承地域文化的大学校园景观营造设想第56页
    4.2 尊重与利用原始地形地貌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原始地形地貌的保留与维护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对原始地形地貌的回应第59-61页
    4.3 运用与创新地方材料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传统材料的现代演绎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现代材料的传统表达第63-64页
    4.4 传承与创新地方建筑风貌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建筑空间特质再现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建筑符号的抽象与重组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建筑色彩的调和与创新第66-67页
    4.5 传承与再现地域历史文化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特殊记忆点的保留与再塑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历史文化载体的重组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地域生活场景的再现第69-70页
    4.6 继承与发展本校人文校史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延续校园的历史文化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传承校园个性气质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承传校园的人文气息第73-74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5 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重庆大学城校园景观的发展与展望第76-80页
    5.1 大学校园景观良性发展的思考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尽快制定、完善和实施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增强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校园主体自身地域文化形象的提高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后期严格管理和精心维护第77-78页
    5.2 大学校园景观的发展趋势展望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地域特征更加鲜明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校园人文气息更浓厚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学术氛围更加浓郁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校园荣誉感更加强烈第79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79-80页
6 结语第80-82页
致谢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6页
附录第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探究
下一篇:四季花园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