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--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--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论文

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煤矿突水水源识别模型研究

摘要第5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1 绪论第18-32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背景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现状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第28-29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研究目标第29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9-32页
2 煤矿水源概述第32-38页
    2.1 煤矿突水源识别基础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常见煤矿水源类型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煤矿水源识别指标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煤矿水灾危害第35页
    2.2 本章小结第35-38页
3 LIF技术介绍第38-58页
    3.1 LIF技术与水源识别第38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LIF技术的基本原理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LIF技术用于煤矿水源识别的说明第45-47页
    3.2 光谱分析流程第47-48页
    3.3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谱图平滑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中值滤波法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高斯滤波法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标准矢量归一化法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相关优化翘曲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光谱预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第51页
    3.4 光谱模式识别建模方法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SIMCA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PLS-DA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KNN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SVM第55-5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6-58页
4 LIF系统的构建第58-72页
    4.1 系统总体概述第58-59页
    4.2 电路部分设计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电源设计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通讯链路设计第60-65页
    4.3 光路部分设计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激光器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光纤及荧光探头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光谱仪第67-68页
    4.4 上位机设计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C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C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上位机系统开发第69-7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5 水源快速识别建模第72-100页
    5.1 淮南矿区概况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区域地层及构造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主要含水层及其含水性第72-73页
    5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材料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光谱采集第73-76页
    5.3 快速识别系统光谱数据处理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波长范围选择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光谱预处理第76-80页
    5.4 快速识别系统分类建模第80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SIMCA建模第80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PLS-DA建模第88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KNN建模第95-9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97-100页
6 识别模型验证第100-116页
    6.1 大同矿区概况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区域地层及构造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主要含水层及其含水性第100-101页
    6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材料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光谱采集第101-102页
    6.3 快速识别系统光谱数据处理第102-103页
    6.4 快速识别系统分类建模第103-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SIMCA建模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PLS-DA建模第108-113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13-116页
7 突水预警建模第116-130页
    7.1 建模思想第116-117页
    7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实验材料第11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光谱采集第117-118页
    7.3 快速识别系统光谱数据处理第118-119页
    7.4 快速识别系统分类建模第119-127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SIMCA建模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PLS-DA建模第123-127页
    7.5 本章小结第127-130页
8 总结及展望第130-134页
    8.1 总结第130-132页
    8.2 展望第132-134页
参考文献第134-144页
致谢第144-146页
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46-147页

论文共1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核电用316LN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组织演变与断裂行为
下一篇: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石墨烯复合储能材料的设计,合成与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