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1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为害 | 第12-13页 |
1.1 发生概况 | 第12页 |
1.2 生物学特性 | 第12-13页 |
1.3 爆发原因 | 第13页 |
2 室内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 | 第13-15页 |
2.1 人工饲料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2 室内活体苗饲养技术 | 第14-15页 |
3 高温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15-21页 |
3.1 卵期 | 第17页 |
3.2 幼虫期 | 第17-18页 |
3.3 蛹期 | 第18-20页 |
3.4 成虫期 | 第20-21页 |
4 温度驯化对昆虫的影响 | 第21-23页 |
4.1 冷驯化 | 第22页 |
4.2 热驯化 | 第22-23页 |
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利用小麦苗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 | 第24-3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7页 |
1.1 供试虫源 | 第25页 |
1.2 小麦苗和玉米苗的种植 | 第25页 |
1.3 饲养方法 | 第25-26页 |
1.4 小麦苗和玉米苗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| 第26页 |
1.5 小麦和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在水稻苗上的生物学特征 | 第26-27页 |
1.6 玉米苗和小麦苗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种子成本比较 | 第27页 |
1.7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2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1页 |
2.1 小麦苗和玉米苗上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| 第27-29页 |
2.1.1 幼虫和蛹历期 | 第27-29页 |
2.2 小麦苗和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利用能力 | 第29-31页 |
2.3 用小麦苗和玉米苗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种子成本比较 | 第31页 |
3 讨论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 蛹期高温热击对稻纵卷叶螟存活、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| 第34-68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6页 |
1.1 供试虫源 | 第35页 |
1.2 高温热击处理 | 第35页 |
1.3 蛹期高温热击后各生物学特征的测定 | 第35-36页 |
1.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| 第3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64页 |
2.1 不同日龄蛹经不同高温热击后的历期 | 第36-43页 |
2.2 不同日龄蛹经不同高温热击后的羽化率 | 第43-48页 |
2.3 不同日龄蛹经不同高温热击后成虫的寿命 | 第48-54页 |
2.4 不同日龄蛹经不同高温热击后的产卵量 | 第54-59页 |
2.5 不同日龄蛹经不同高温热击后卵的孵化率 | 第59-64页 |
3 讨论 | 第64-68页 |
第四章 幼虫期连续多代次热击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、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| 第68-9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9-71页 |
1.1 供试虫源 | 第69页 |
1.2 3龄幼虫连续代次的高温热击处理 | 第69-70页 |
1.3 3龄幼虫热击不同代次后蛹的耐热能力测定 | 第70页 |
1.4 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停止热击的当代与下代的生物学特性 | 第70页 |
1.5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70-7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71-87页 |
2.1 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经连续多代高温热击后的生物学特征 | 第71-77页 |
2.2 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连续代次高温热击停止后的生物学特征 | 第77-80页 |
2.3 幼虫期的高温热击对蛹期耐热能力的影响 | 第80-87页 |
3 讨论 | 第87-90页 |
全文总结 | 第90-92页 |
1 主要结论 | 第90页 |
2 论文创新点 | 第90页 |
3 论文不足点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104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| 第104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