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职业技术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 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有关职业素养的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有关德育模式的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有关高职德育模式的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国内外研究的评述第19-20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21-22页
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2-26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职业素养内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内涵第23-24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适应性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第25-26页
3 广东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现状分析第26-41页
    3.1 高职院校现行的德育模式第26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广东高职德育的课程设置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广东高职德育的教学管理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广东高职德育的评价方式第34-35页
    3.2 高职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德育理论课程未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德育实践活动未有效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德育渗透形式未营造职业行为的养成环境第38-41页
4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德育模式特点第41-46页
    4.1 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德育模式的必要性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高职德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环境载体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德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德育在功能上具有统一性第42-43页
    4.2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德育模式的功能特点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促进高职院校德育效果的达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第43-44页
    4.3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德育模式的运作特点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高职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自我养成意识是前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高职院校建立职业素养系统培育体系是关键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利用社会资源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保障第45-46页
5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德育模式实施策略第46-59页
    5.1 树立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德育观念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树立职业德育观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确定实践德育观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培养创新德育观第47-48页
    5.2 更新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德育内容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构建高职德育新内容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增加生活化德育内容第50-51页
    5.3 完善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德育评价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评价主体多元化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评价形式多样化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评价内容立体化第53页
    5.4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德育模式的应用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番职院的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德育课程体系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番职院的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德育教学实施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番职院的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德育实施成效第57-59页
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2页
附录第62-64页
    附录一 高职院校教师关于现行高职院校德育模式访谈提纲第62-63页
    附录二 高职院校学生关于现行高职院校德育模式访谈提纲第63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-66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表第66-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价值共创视角下的品牌社群营销研究--以小米公司营销为例
下一篇: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--以长江大学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