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一、问题提出 | 第10-18页 |
| (一)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1.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2.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(二)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概述 | 第12-16页 |
| 1.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的三个指向 | 第12页 |
| 2.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研究的关注点 | 第12-14页 |
| 3.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向 | 第14-16页 |
| (三)研究思路及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(四)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| 1.文献法 | 第17页 |
| 2.个案研究法 | 第17页 |
| 3.访谈和问卷调查法 | 第17页 |
| (五)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管理问题相关理论认识 | 第18-26页 |
| (一)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需要面对的问题 | 第18-20页 |
| 1.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| 第18-19页 |
| 2.教学管理者应相互协商共同管理教学事务 | 第19页 |
| 3.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合理引进国外教学资源 | 第19-20页 |
| (二)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独特性 | 第20-23页 |
| 1.教学管理理念的国际性 | 第20页 |
| 2.教学管理对象的多元化 | 第20-21页 |
| 3.外籍教师管理的复杂性 | 第21页 |
| 4.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| 第21-22页 |
| 5.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艰难性 | 第22-23页 |
| (三)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有效性保障机制:管理职能的整合 | 第23-26页 |
| 1.确保中外双方管理理念整合:教学管理有效性保障机制的前提 | 第23-24页 |
| 2.实施合作双方整合决策方式:教学管理有效性保障机制的重要条件 | 第24页 |
| 3.推动教学管理各环节之间整合:教学管理有效性保障机制的关键 | 第24-25页 |
| 4.促进教学质量评估方式整合:教学管理有效性保障机制的必要手段 | 第25-26页 |
| 三、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实例分析 ——以辽宁某省属大学为例 | 第26-38页 |
| (一)辽宁某省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创建历程回顾 | 第26-27页 |
| 1.辽宁某省属大学中外合作机构双方学校概况 | 第26页 |
| 2.辽宁某省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管理的基本状况 | 第26-27页 |
| (二)辽宁某省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管理现状调查过程 | 第27-30页 |
| 1.调查维度的确立与调查内容安排 | 第27-30页 |
| 2.调查对象的确立与调查样本的选择 | 第30页 |
| 3.访谈提纲的设计与访谈对象的安排 | 第30页 |
| (三)辽宁某省属大学中外办学机构教学管理现状调查结果 | 第30-38页 |
| 1.教学计划制定状况的调查结果 | 第31-33页 |
| 2.教学计划执行现状的调查结果 | 第33-36页 |
| 3.教学质量评估及反馈状况的调查结果 | 第36-38页 |
| 四、辽宁某省属大学合作办学机构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| 第38-47页 |
| (一)教学计划中存在的不足方面 | 第38-40页 |
| 1.课程缺乏整体规划 | 第38-39页 |
| 2.部分教材选用不合理 | 第39-40页 |
| 3.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| 第40页 |
| (二)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方面 | 第40-43页 |
| 1.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混乱 | 第40-42页 |
| 2.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| 第42页 |
| 3.教学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相对较低 | 第42-43页 |
| (三)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5页 |
| 1.教师队伍规划缺乏合理性 | 第43页 |
| 2.未制定严格的教师聘请标准 | 第43-44页 |
| 3. 教师培训的频率相对较低 | 第44-45页 |
| (四)教学质量评估及反馈方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| 第45-47页 |
| 1.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 | 第45页 |
| 2.教学质量评估主体及方式单一 | 第45页 |
| 3.教学评估结果反馈不及时 | 第45-47页 |
| 五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管理问题的整合优化策略设计 | 第47-53页 |
| (一)组建整合的教学管理团队,确保教学管理有效进行 | 第47-49页 |
| 1.明确中外双方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,确保分工明确 | 第47页 |
| 2.运用整合的管理方式,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| 第47-48页 |
| 3.提高中外双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,保证教学管理质量 | 第48-49页 |
| (二)建立动态的整合课程体系,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| 第49-50页 |
| 1.整合中外通识教育课程,扎实知识基础 | 第49页 |
| 2.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,推动专业课程的与时俱进 | 第49-50页 |
| (三)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,提高合作办学机构的教学质量 | 第50-51页 |
| 1.规范中外双方教师聘用制度,优化教师队伍 | 第50页 |
| 2.定期进行中外双方教师培训,增加教师的教学技巧 | 第50-51页 |
| 3.定期审核中外双方教师的教学情况,保证教学质量 | 第51页 |
| (四)创建整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,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创新 | 第51-53页 |
| 1.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,保证评估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| 第51-52页 |
| 2.选择整合的评估方法,提高评估质量及效率 | 第52页 |
| 3.把握教学质量评估频率,建立动态评估过程 | 第52-53页 |
| 结束语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| 附录 | 第56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