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前言 | 第11-12页 |
1.2 混凝土扩盘桩的概述 | 第12-19页 |
1.2.1 桩基的概述 | 第12-14页 |
1.2.2 混凝土扩盘桩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3 混凝土扩盘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1.4 课题来源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4.1 课题来源 | 第20页 |
1.4.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盘间距影响扩盘桩抗拔破坏机理的原状土理论研究 | 第22-47页 |
2.1 盘间距模型建立原则 | 第22-24页 |
2.2 参数示意图以及材料属性 | 第24-26页 |
2.3 计算简图及抗拔承载力的计算 | 第26-28页 |
2.4 ANSYS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| 第28-45页 |
2.4.1 盘间距对混凝土扩盘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 | 第28-32页 |
2.4.1.1 位移云图和位移量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4.1.2 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| 第30-32页 |
2.4.1.3 结论 | 第32页 |
2.4.2 盘间距对混凝土扩盘桩原状土破坏的影响 | 第32-45页 |
2.4.2.1 应力应变云图分析 | 第32-38页 |
2.4.2.2 剪应力曲线分析 | 第38-44页 |
2.4.2.3 结论 | 第44-4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三章 盘数量影响扩盘桩抗拔破坏机理的原状土理论研究 | 第47-70页 |
3.1 盘数量模型建立原则 | 第47-48页 |
3.2 参数示意图以及材料属性 | 第48-51页 |
3.3 计算简图及抗拔承载力的计算 | 第51-53页 |
3.4 ANSYS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3-68页 |
3.4.1 盘数量对混凝土扩盘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 | 第53-57页 |
3.4.1.1 位移云图和位移量分析 | 第53-55页 |
3.4.1.2 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4.1.3 结论 | 第57页 |
3.4.2 盘数量对混凝土扩盘桩原状土破坏的影响 | 第57-68页 |
3.4.2.1 应力应变云图分析 | 第57-61页 |
3.4.2.2 剪应力曲线分析 | 第61-68页 |
3.4.2.3 结论 | 第6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四章 盘间距及盘数量影响扩盘桩抗拔破坏机理的原状土试验研究 | 第70-109页 |
4.1 试验目的 | 第70页 |
4.2 试验准备阶段 | 第70-84页 |
4.2.1 确定试验方案 | 第70-71页 |
4.2.2 制作试验所需设备 | 第71-79页 |
4.2.2.1 加载台 | 第71-74页 |
4.2.2.2 取土器及附属设备 | 第74-76页 |
4.2.2.3 小比例半截面模型桩 | 第76-78页 |
4.2.2.4 加载和测量及辅助设备 | 第78-79页 |
4.2.3 施工现场取原状土 | 第79-82页 |
4.2.4 将桩埋入原状土中 | 第82-84页 |
4.3 试验阶段 | 第84-107页 |
4.3.1 试验过程 | 第84-88页 |
4.3.2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88-107页 |
4.3.2.1 盘间距小模型桩试验结果分析 | 第88-99页 |
4.3.2.2 盘数量小模型桩试验结果分析 | 第99-10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07-109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5.1 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109-110页 |
5.2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| 第110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4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