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Ⅱ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--碱土金属(ⅡA族)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

磷石膏碳酸化—沉淀—水热制硫酸钙晶须过程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 1.1 磷石膏概况第11-13页
    1.2 磷石膏中杂质及其影响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磷石膏中主要杂质及其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磷石膏除杂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3 磷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硫酸钙晶须的性能及应用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磷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的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晶体生长机理及其定向调控技术研究现状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晶体生长机理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晶体定向调控技术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1.5 课题研究背景、意义及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背景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意义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内容第24-25页
第二章 实验原料试剂、仪器及方法第25-34页
    2.1 实验原料第25-27页
    2.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7-29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磷石膏酸化转化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水热前驱体制备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水热合成硫酸钙晶须第30页
    2.4 分析方法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物性表征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组成分析第32-34页
第三章 磷石膏碳酸化-沉淀-水热制备硫酸钙晶须研究第34-50页
    3.1 碳酸化转化过程工艺条件研究第34-36页
    3.2 沉淀制备前驱体工艺条件第36-38页
    3.3 水热制备硫酸钙晶须过程工艺条件研究第3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水热温度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水热时间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酸试剂及水热体系pH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水热体系固含率第47-4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四章 杂质对水热制硫酸钙晶须的影响研究第50-76页
    4.1 磷杂质的影响第50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对晶须形貌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对晶须物相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对水热溶液组成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水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第54-60页
    4.2 铁杂质的影响第60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晶须形貌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对晶须物相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对水热溶液组成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水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第64-67页
    4.3 铝杂质的影响第67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对晶须形貌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晶须物相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铝杂质对水热溶液组成影响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水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第71-7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第五章 添加剂对水热制备晶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初探第76-98页
    5.1 氯化镁添加剂对晶须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第76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对晶须形貌的影响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对晶须的物相影响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对水热溶液组成的影响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作用机理初探第80-83页
    5.2 氯化铁添加剂对晶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第83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对晶须形貌的影响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对晶须的物相影响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对水热溶液组成的影响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作用机理初探第86-89页
    5.3 氯化铜添加剂对晶须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第89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对晶须形貌的影响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对晶须物相的影响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对水热溶液组成的影响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作用机理初探第92-96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6-98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8-10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98-99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99-100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100-101页
致谢第101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07页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得奖励第107页

论文共1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钛渣沸腾氯化过程研究
下一篇:钛铁渣、钒铁渣和还原铝铬渣的基本性能及回收循环利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