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V走”结构多角度考察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| 第13页 |
1.4 论文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“V走”结构的语义分析 | 第14-29页 |
2.1 “V走”结构“V”的语义分析 | 第14-19页 |
2.1.1 进入“V走”结构“V”的语义分类 | 第14-15页 |
2.1.2 进入“V走”结构“V”的语义特征 | 第15-18页 |
2.1.3 不能进入“V走”结构“V”的语义分类 | 第18-19页 |
2.2 “V走”结构中“走”的语义指向 | 第19-21页 |
2.2.1 指向动作的施事 | 第19-20页 |
2.2.2 指向动作的受事 | 第20页 |
2.2.3 指向动词本身 | 第20-21页 |
2.3 “V走”结构的语义类型 | 第21-24页 |
2.3.1 致使义 | 第21-22页 |
2.3.2 离开义 | 第22-23页 |
2.3.3 结果义 | 第23-24页 |
2.4 “V走”结构语义的特点 | 第24-28页 |
2.4.1 整体性 | 第24-25页 |
2.4.2 位移性 | 第25页 |
2.4.3 能产性 | 第25-28页 |
2.5 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“V走”结构的句法分析 | 第29-39页 |
3.1 “V走”结构的句法功能 | 第29-33页 |
3.1.1 “V走”充当主语 | 第29-30页 |
3.1.2 “V走”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| 第30-32页 |
3.1.3 “V走”充当定语 | 第32-33页 |
3.1.4 “V走”单独成句 | 第33页 |
3.2 “V走”结构可出现的句式 | 第33-38页 |
3.2.1 把字句 | 第33-34页 |
3.2.2 被动句 | 第34-37页 |
3.2.3 “是”字句 | 第37页 |
3.2.4 话题句 | 第37-38页 |
3.3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“V走”结构的语用分析 | 第39-49页 |
4.1 “V走”结构的句类分布 | 第39-42页 |
4.1.1 陈述句 | 第39-40页 |
4.1.2 祈使句 | 第40-41页 |
4.1.3 疑问句 | 第41-42页 |
4.2 “V走”结构的时体范畴 | 第42-44页 |
4.2.1 “V走”结构的时态范畴 | 第42-43页 |
4.2.2 “V走”结构的体貌范畴 | 第43-44页 |
4.3 “V走”结构的语体分布 | 第44-45页 |
4.3.1 口语体 | 第44-45页 |
4.3.2 书面语体 | 第45页 |
4.4 “V走”结构的配价 | 第45-47页 |
4.4.1 O~SZ~P(OP)型 | 第46页 |
4.4.2 S~SZ~P(SP)型 | 第46-47页 |
4.5 小结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谢辞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