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.1 研究的目的 | 第10页 |
| 1.2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3 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综述 | 第11-20页 |
| 1.3.1 国外网络学习行为研究情况 | 第11-12页 |
| 1.3.2 国内网络学习行为研究情况 | 第12-20页 |
| 1.4 研究设计 | 第20-27页 |
| 1.4.1 模型构建与总体研究框架 | 第20-23页 |
| 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1.4.3 研究思路 | 第24-27页 |
|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7-37页 |
| 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7-29页 |
| 2.1.1 网络学习行为 | 第27-28页 |
| 2.1.2 网络互动行为 | 第28-29页 |
| 2.1.3 网络发帖行为 | 第29页 |
| 2.2 理论基础 | 第29-37页 |
| 2.2.1 深度学习 | 第29-32页 |
| 2.2.2 行为科学 | 第32-33页 |
| 2.2.3 学习分析技术 | 第33-37页 |
| 3 中小学教师在“提升工程”中网络发帖行为的分析 | 第37-61页 |
| 3.1 准备阶段数据分析 | 第37-42页 |
| 3.2 理念篇学习阶段数据分析 | 第42-47页 |
| 3.3 热点篇学习阶段数据分析 | 第47-50页 |
| 3.4 技术篇学习阶段数据分析 | 第50-54页 |
| 3.5 各阶段综合分析 | 第54-61页 |
| 4 中小学教师在“提升工程”中自我效能感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| 第61-65页 |
| 4.1 问卷的设计 | 第61页 |
| 4.2 问卷调查的实施 | 第61-62页 |
| 4.3 问卷的分析 | 第62-65页 |
| 4.3.1 问卷信度、效度的检测 | 第62页 |
| 4.3.2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| 第62-65页 |
| 5 中小学教师网络发帖行为现有问题与改进策略 | 第65-71页 |
| 5.1 中小学教师网络发帖行为现有问题 | 第65-67页 |
| 5.2 关于改进网络发帖行为的策略 | 第67-71页 |
| 6 结语 | 第71-73页 |
| 6.1 研究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6.2 创新之处 | 第72页 |
| 6.3 研究不足 | 第72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9页 |
| 附录 | 第79-81页 |
| 附录A: 中小学教师在“提升工程”中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| 第79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