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

基于光纤多模干涉和倏逝场效应的折射率传感器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2页
    1.2 基于多模干涉效应的光纤传感器研究进展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基于倏逝场效应光纤传感器概述第13-14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主要内容第14-15页
第二章 基于多模干涉和倏逝场光纤传感器理论基础第15-25页
    2.1 光纤模式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波导场方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光纤模式以及基本性质第17-19页
    2.2 光纤多模干涉理论第19-22页
    2.3 光纤倏逝场效应理论基础第22-24页
    2.4 总结第24-25页
第三章 基于无芯光纤SMS结构光纤模场仿真模拟第25-32页
    3.1 光纤模场数值计算及其分类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数值计算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光束传播法概念以及分类第25-26页
    3.2 基于有限差分法分析无芯光纤SMS结构模场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内部传输光场的模拟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波长输入光的内部传输光场模拟第28-29页
    3.3 基于有限元法有效折射率曲线的计算第29-31页
    3.4 总结第31-32页
第四章 基于无芯光纤模式干涉的折射率传感器理论与特性研究第32-39页
    4.1 基于多模干涉的SMS结构的传感原理第32-33页
    4.2 基于无芯光纤的SMS结构实验系统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折射率匹配液的配置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光纤传感器的特性测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结果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4.3 无芯光纤长度对灵敏度的影响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4.4 总结和分析第38-39页
第五章 分段结构光纤倏逝波折射率传感器第39-45页
    5.1 倏逝波折射率传感器传感原理第39-40页
    5.2 分段式倏逝波传感器系统的设计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传感器系统的搭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5.3 总结第44-45页
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45-47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45-46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0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0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研究
下一篇:基于C#的能源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