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便携式信号分析仪设计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信号分析仪系统方案设计 | 第13-21页 |
2.1 信号分析仪基本原理分析 | 第13-14页 |
2.1.1 超外差式信号分析仪架构 | 第13-14页 |
2.1.2 数字中频技术 | 第14页 |
2.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| 第14-15页 |
2.3 信号分析仪技术指标分析及相关概念阐述 | 第15-20页 |
2.3.1 射频前端硬件相关技术指标 | 第16-18页 |
2.3.2 数字中频技术相关概念 | 第18-2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信号分析仪射频前端链路设计 | 第21-29页 |
3.1 射频链路指标及方案设计 | 第21-22页 |
3.1.1 射频前端工作指标要求 | 第21页 |
3.1.2 射频前端方案设计 | 第21页 |
3.1.3 系统链路预算以及增益分配 | 第21-22页 |
3.2 超外差接收机元器件选型 | 第22-27页 |
3.2.1 本振频率源 | 第22-24页 |
3.2.2 混频器 | 第24-25页 |
3.2.3 中频滤波器 | 第25页 |
3.2.4 参考时钟源 | 第25-26页 |
3.2.5 低噪声放大器 | 第26页 |
3.2.6 射频端电源设计 | 第26-2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信号分析仪FPGA硬件平台设计 | 第29-39页 |
4.1 FPGA控制平台设计实现 | 第29-32页 |
4.1.1 FPGA控制平台架构 | 第29页 |
4.1.2 Microblaze微控制器架构 | 第29-30页 |
4.1.3 FPGA硬件平台设计 | 第30-32页 |
4.2 模数转换器(ADC)采样电路设计 | 第32-38页 |
4.2.1 ADC主要性能指标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2.2 ADC采样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2.3 ADC电路设计 | 第34-3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信号分析仪系统控制设计 | 第39-49页 |
5.1 Microblaze微控制器配置 | 第39-40页 |
5.2 外设模块配置 | 第40-48页 |
5.2.1 射频前端程控衰减器控制 | 第40-41页 |
5.2.2 本振频率源配置 | 第41-42页 |
5.2.3 射频开关控制 | 第42-43页 |
5.2.4 ADC参考时钟配置 | 第43-44页 |
5.2.5 ADC工作配置 | 第44-4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六章 信号分析仪软硬件测试与分析 | 第49-61页 |
6.1 射频前端超外差接收机测试 | 第49-55页 |
6.1.1 系统测试平台 | 第49页 |
6.1.2 第一本振扫频测试 | 第49-50页 |
6.1.3 频率源相位噪声测试 | 第50-53页 |
6.1.4 1dB压缩点测试 | 第53页 |
6.1.5 信号解调EVM测试 | 第53-55页 |
6.2 软件调试及计算机软件界面 | 第55-58页 |
6.2.1 信号分析仪初始化配置 | 第55页 |
6.2.2 计算机软件界面 | 第55-57页 |
6.2.3 QPSK信号解调测试 | 第57-58页 |
6.3 系统硬件实物及测试环境 | 第58-59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7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61页 |
7.2 展望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7页 |
基本情况 | 第67页 |
学习经历 | 第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课程 | 第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