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的介绍 | 第10-12页 |
1.1.1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的概述 | 第10-11页 |
1.1.2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的发展过程 | 第11页 |
1.1.3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和运用 | 第11-12页 |
1.2 可靠性研究的发展 | 第12-15页 |
1.2.1 可靠性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2.2 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 电器可靠性试验数据处理研究概况 | 第15-16页 |
1.4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| 第16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6 本文章节安排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研究 | 第18-35页 |
2.1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的失效模式、效应及危害度分析 | 第18-28页 |
2.1.1 操作机构的FMECA | 第21-24页 |
2.1.2 热磁脱扣机构的的FMECA | 第24-26页 |
2.1.3 剩余电流脱扣机构的FMECA | 第26-28页 |
2.2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8-29页 |
2.3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等级 | 第29-31页 |
2.4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特征量的估计方法 | 第31-34页 |
2.4.1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操作失效率的估计方法 | 第31-33页 |
2.4.2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保护成功率的估计方法 | 第33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试验和试验设备 | 第35-45页 |
3.1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试验目的 | 第35页 |
3.2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试验要求 | 第35-37页 |
3.3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试验方法 | 第37-39页 |
3.3.1 试品的准备 | 第37页 |
3.3.2 试品的检测 | 第37-38页 |
3.3.3 失效试品的处理 | 第38页 |
3.3.4 失效判据 | 第38-39页 |
3.4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试验抽样方案 | 第39-41页 |
3.5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试验设备 | 第41-4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5-67页 |
4.1 操作失效率可靠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5-57页 |
4.1.1 操作失效率可靠性试验结果 | 第45-46页 |
4.1.2 操作失效率可靠性试验的失效分析及改进措施 | 第46-56页 |
4.1.3 操作失效率等级的确定 | 第56-57页 |
4.2 瞬动保护成功率可靠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2.1 瞬动保护成功率可靠性试验结果 | 第57-58页 |
4.2.2 瞬动保护成功率可靠性试验的失效分析及改进措施 | 第58页 |
4.2.3 瞬动保护成功率等级的确定 | 第58页 |
4.3 过载保护成功率可靠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3.1 过载保护成功率可靠性试验结果 | 第58-59页 |
4.3.2 过载保护成功率可靠性试验的失效分析及改进措施 | 第59-61页 |
4.3.3 过载保护成功率等级的确定 | 第61-62页 |
4.4 剩余电流保护成功率可靠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2-64页 |
4.4.1 剩余电流保护成功率可靠性试验结果 | 第62-63页 |
4.4.2 剩余电流保护成功率可靠性试验的失效分析及改进措施 | 第63页 |
4.4.3 剩余电流保护成功率等级的确定 | 第63-64页 |
4.5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可靠性特征量的估计 | 第64-66页 |
4.5.1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操作失效率的估计 | 第64-65页 |
4.5.2 某新型塑壳式断路器保护成功率的估计 | 第65-66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