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2-21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 | 第13-19页 |
一、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3-17页 |
二、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7-19页 |
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、思路与内容 | 第19-21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二、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行政性垄断行业政府规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1-23页 |
一、行政性垄断与行政性垄断行业 | 第21-22页 |
二、政府规制与规制机构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行政性垄断行业政府规制改革的相关理论 | 第23-27页 |
一、部门利益理论 | 第23-24页 |
二、政府规制俘虏理论 | 第24页 |
三、公共选择理论 | 第24-25页 |
四、可竞争市场理论 | 第25页 |
五、激励性规制理论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的现状 | 第27-36页 |
第一节 政府对行政性垄断行业实施规制的主要手段 | 第28-30页 |
一、手段之一——价格规制 | 第28-29页 |
二、手段之二——进入、退出规制 | 第29页 |
三、手段之三——数量、质量规制 | 第29页 |
四、手段之四——制度性设计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政府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0-33页 |
一、规制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 | 第30-31页 |
二、规制机构的规制职能不明确 | 第31-32页 |
三、规制机构的规制能力差,规制效率低下 | 第32页 |
四、对规制主体的监管缺位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政府规制失灵的原因探析 | 第33-36页 |
一、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自身的特性加大规制难度 | 第33-34页 |
二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加剧规制失灵 | 第34-35页 |
三、规制制度缺失使政府规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行政性垄断行业政府规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| 第36-42页 |
第一节 美国政府对行政性垄断行业的规制 | 第36-38页 |
一、设立独立的规制机构来提高规制效率 | 第37页 |
二、规制机构的设立及规制行为的具体实施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 | 第37页 |
三、对规制实施效果采取严格的收益-成本测试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英国政府对行政性垄断行业的规制 | 第38-39页 |
一、通过推进政企分开重塑微观市场经济主体 | 第38页 |
二、通过颁布一系列规制法律法规来设立独立的规制机构 | 第38-39页 |
三、规制改革过程中注重透明度原则的运用 | 第39页 |
第三节 日本政府对行政性垄断行业的规制 | 第39-40页 |
一、运用明确的法律条文对行政性垄断进行规制 | 第40页 |
二、设置完全独立的反行政垄断主管机构 | 第40页 |
第四节 国外改革实践对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规制改革的启示 | 第40-42页 |
一、各国规制改革都与其国情相适应 | 第41页 |
二、各国都建立了独立的规制机构并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保障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政府规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| 第42-60页 |
第一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| 第42-43页 |
一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 | 第42-43页 |
二、健全对地方的权力约束机制 | 第43页 |
第二节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| 第43-45页 |
一、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| 第43-44页 |
二、建立全国统一的可竞争市场 | 第44页 |
三、健全中央对地方的利益约束机制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深化行政性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| 第45-47页 |
一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| 第45-46页 |
二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| 第46-47页 |
三、改革行政性垄断行业价格形成机制 | 第47页 |
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行政性垄断行业政府规制体系 | 第47-60页 |
一、建立权威、独立的规制机构 | 第48-51页 |
二、调整规制内容、提高规制效率 | 第51-55页 |
三、强化独立的政府规制机构的法律地位 | 第55-56页 |
四、加强对规制机构的监督 | 第56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5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