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34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7-21页 |
1.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1.1.2 研究的背景 | 第18-20页 |
1.1.3 研究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2 研究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1.3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22-29页 |
1.3.1 文献检索的情况 | 第22-23页 |
1.3.2 世界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研究情况概述 | 第23-24页 |
1.3.3 我国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研究情况概述 | 第24-27页 |
1.3.4 我国学前教育供给制度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1.3.5 现有文献对论文的作用和启示 | 第28-29页 |
1.4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| 第29-31页 |
1.4.1 研究的方法 | 第29-30页 |
1.4.2 研究的路径 | 第30-31页 |
1.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| 第31-34页 |
1.5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31-32页 |
1.5.2 主要的创新点 | 第32-34页 |
第2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34-44页 |
2.1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34-36页 |
2.1.1 公共产品及其供给理论 | 第34-35页 |
2.1.2 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和供给方式 | 第35-36页 |
2.2 供需均衡理论 | 第36-40页 |
2.2.1 产品供需均衡的一般原理 | 第36-37页 |
2.2.2 学前教育供需均衡的原理 | 第37-39页 |
2.2.3 学前教育供给制度供需均衡的原理 | 第39-40页 |
2.3 科学发展理论 | 第40-43页 |
2.3.1 科学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 | 第40页 |
2.3.2 落实科学发展观引起的变化 | 第40-41页 |
2.3.3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 | 第41-42页 |
2.3.4 科学发展观对学前教育的要求 | 第42-43页 |
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3章 世界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发展状况分析 | 第44-69页 |
3.1 世界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发展过程 | 第44-53页 |
3.1.1 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空缺阶段 | 第44-45页 |
3.1.2 公共学前教育供给制度产生阶段 | 第45-47页 |
3.1.3 学前教育市场化供给的制度增加阶段 | 第47-49页 |
3.1.4 政府主导供给的制度强化阶段 | 第49-53页 |
3.2 世界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发展趋势 | 第53-58页 |
3.2.1 更加重视立法和规划 | 第53-54页 |
3.2.2 更加强化公共供给制度 | 第54-55页 |
3.2.3 更加注重发展的民主化 | 第55-56页 |
3.2.4 更加重视提高保教质量 | 第56-57页 |
3.2.5 更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| 第57-58页 |
3.2.6 更加重视提高普及程度 | 第58页 |
3.3 世界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发展规律 | 第58-61页 |
3.3.1 学前教育产品的公共性逐渐增强 | 第59页 |
3.3.2 学前教育供给制度逐渐增多增强 | 第59页 |
3.3.3 学前教育供给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 | 第59-60页 |
3.3.4 供给制度的发展具有国际差异性 | 第60页 |
3.3.5 供给制度在总体上走上了制度优化的道路 | 第60-61页 |
3.4 宏观制度环境对世界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影响 | 第61-67页 |
3.4.1 经济发展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3.4.2 社会进步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3.4.3 文化演进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3.4.4 公共制度完善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4章 我国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发展状况分析 | 第69-108页 |
4.1 我国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过程 | 第69-91页 |
4.1.1 近代学前教育供给制度 | 第69-75页 |
4.1.2 我国现代学前教育供给制度 | 第75-91页 |
4.2 我国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发展特点 | 第91-99页 |
4.2.1 供给制度的系统性、科学性逐步增强 | 第91-92页 |
4.2.2 供给制度发展受宏观制度环境影响较大 | 第92-99页 |
4.3 我国学前教育供给制度供需现状分析 | 第99-106页 |
4.3.1 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供给有所改善 | 第99-104页 |
4.3.2 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需求继续提升 | 第104-105页 |
4.3.3 供需明显失衡 | 第105-106页 |
小结 | 第106-108页 |
第5章 我国学前教育供需状况的数据分析 | 第108-145页 |
5.1 我国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的统计分析 | 第108-117页 |
5.1.1 学前教育的需求很大 | 第108-109页 |
5.1.2 学前教育的供给不足 | 第109-117页 |
5.2 我国学前教育供需主体的博弈分析 | 第117-128页 |
5.2.1 儿童家长与环境的博弈 | 第118-120页 |
5.2.2 家长与幼儿园的博弈 | 第120-122页 |
5.2.3 幼儿园之间的博弈 | 第122-123页 |
5.2.4 幼儿园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| 第123-125页 |
5.2.5 教育部门在各阶段教育之间的博弈 | 第125页 |
5.2.6 政府在学前教育与经济项目之间的博弈 | 第125-126页 |
5.2.7 各级政府之间的博弈 | 第126-127页 |
5.2.8 社会组织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博弈及行为取向 | 第127-128页 |
5.3 我国学前教育供给规模影响因素的数理分析 | 第128-144页 |
5.3.1 已有文献所作的数理分析及结论 | 第128-129页 |
5.3.2 本文所作的数理分析及其解释 | 第129-140页 |
5.3.3 对学前教育财政支出比例的聚类分析 | 第140-144页 |
小结 | 第144-145页 |
第6章 Y市学前教育及其供给制度供需状况调查 | 第145-154页 |
6.1 川南Y市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| 第145-146页 |
6.1.1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明显改善 | 第145页 |
6.1.2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大 | 第145-146页 |
6.1.3 学前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短板状态 | 第146页 |
6.1.4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 | 第146页 |
6.2 川南Y市学前教育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46-150页 |
6.2.1 制度不健全 | 第147页 |
6.2.2 投入量不够 | 第147-148页 |
6.2.3 师资力量弱 | 第148页 |
6.2.4 监管不严格 | 第148-149页 |
6.2.5 发展不均衡 | 第149-150页 |
6.3 调查对象对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基本需求 | 第150-152页 |
6.3.1 期望加大学前教育的政府责任 | 第150-151页 |
6.3.2 期望增加公共供给 | 第151页 |
6.3.3 期望大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 | 第151-152页 |
6.3.4 期望采取措施促进均衡发展 | 第152页 |
小结 | 第152-154页 |
第7章 我国学前教育供给制度优化的建议 | 第154-172页 |
7.1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| 第154-155页 |
7.1.1 遵循公共产品理论科学定位学前教育的属性 | 第154页 |
7.1.2 遵循供需均衡理论明确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发展方向 | 第154-155页 |
7.1.3 遵循科学发展理论促进学前教育持续有效地发展 | 第155页 |
7.2 顺应宏观制度环境改善的走向 | 第155-160页 |
7.2.1 经济制度的走向 | 第156-157页 |
7.2.2 社会制度的走向 | 第157-158页 |
7.2.3 教育制度的走向 | 第158-160页 |
7.3 确立我国学前教育供给制度优化的战略 | 第160-162页 |
7.3.1 对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优化进行长期性研究 | 第160-161页 |
7.3.2 把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优化列入重大规划 | 第161页 |
7.3.3 完善学前教育制度化供给的体制机制 | 第161-162页 |
7.4 突出我国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优化重点 | 第162-169页 |
7.4.1 突出学前教育公共产品属性 | 第162-164页 |
7.4.2 强化政府对供给的主导作用 | 第164-167页 |
7.4.3 健全规范供给行为的公共制度 | 第167-169页 |
7.5 建立我国未来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框架体系 | 第169-171页 |
7.5.1 法律制度 | 第169页 |
7.5.2 发展规划 | 第169-170页 |
7.5.3 管理制度 | 第170-171页 |
小结 | 第171-172页 |
结论 | 第172-174页 |
致谢 | 第174-1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6-18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