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人体轮廓特征的步态识别技术研究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步态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页
    1.3 步态识别现有问题及挑战第11-13页
    1.4 本文工作及创新第13-14页
    1.5 论文结构第14-15页
第二章 步态识别预处理技术分析第15-32页
    2.1 基于轮廓特征的步态识别第15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步态识别的方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步态识别数据库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基于轮廓特征的步态识别基本框架第20-22页
    2.2 步态图像的预处理及其对步态识别的影响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步态识别主要的预处理技术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运动模糊对步态识别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误对齐对步态识别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2.3 盲运动去模糊及现有问题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盲运动去模糊简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现有的盲运动去模糊方法存在的问题第28-30页
    2.4 现有的轮廓对齐方式及问题第3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三章 一种对白天图像和夜间图像都有效的盲运动去模糊方法第32-4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盲运动去模糊研究现状第33-34页
    3.2 盲运动去模糊理论基础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运动模糊的退化模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常见的盲运动去模糊算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振铃效应及其抑制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图像质量的评价第37-38页
    3.3 一种对白天图片和夜间图片都有效的盲运动去模糊方法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总变分和L0强度先验的动机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临时图像的估计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去除噪声的快速内核估计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最终的图像恢复第42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四章 基于头部对齐的步态识别技术第45-6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5-46页
    4.2 基于头部对齐的步态识别第46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头部对齐——一种较好的对齐方式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头部对齐的步态识别的基本框架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-56页
    4.3 基于模板融合的误对齐解决方案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真实和合成的模板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识别过程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4.4 无约束步态数据库的构建和现有步态特征的评估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无约束步态数据库的构建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GEI、GEnI、GFI的评估第62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 5.1 工作总结第64-65页
    5.2 工作展望第65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2页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局部标定物的大场景相机标定方法研究
下一篇:可伸缩的联合空间关键词查询技术研究